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⑴国内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80年代后期,德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德育教材和德育理论专著。推动了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近年来,德育研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⑵国外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英国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新加坡政府则开设了“生活教育课”,提出道德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时代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德国的中小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
      2.本课题与之的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并为其实施做了相当多的实验与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⑵区别。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因中国社会农村与城市的划分而有其特殊性,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生家长家庭德育力不从心、德育建设滞后与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对立、缺乏开展德育活动的优质教育资源及德育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等问题。我们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既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又要立足现实,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从学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问题的提出:
      1、问题背景:
      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历来是为全体社会所关注的一个话题,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颁布了《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新世纪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各地各学校也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由于其环境限制及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要想使农村青少年具有现代意识,本身就比较困难。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随之许多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加上隔代教育,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甚于有些孩子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开始发生扭曲,同时由于学校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这些孩子相应帮助教育,而家庭教育往往是只管你吃穿供你上学,只要你不 “闯祸”,就不大管。这样的环境是我们所担忧的,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这些农村未来的接班人,必将走向城市,但是如果他们缺少正确的现代公民的基本意识,或是缺乏对不良文化的免疫能力,那么这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隐忧。因此如何让我们农村的这些善良的、诚实的、淳朴的孩子们从小就具有正确的现代公民意识,如何培养他们对多元的现代文化的主体意识,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成为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①进一步摸清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②探索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的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③探索在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现代公民意识。
      ④探索如何使农村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离异儿童)更快乐健康的成长(心理、情感方面)。
      ⑤探索促进农村儿童正确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校此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范围涵盖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在“坚持常规管理”和“探索以美育德特色突破”齐头并进的基础上,力求从整体上推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程,主要包括以下诸多方面的研究:
      1、构建德育实效性的目标与评价体系。
      2、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各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3、学校德育组织管理与队伍培训的研究。
      4、德育创新方法系列的实践研究,包括:德育专题教育系列、学科渗透系列和特色活动教育系列的开发。
      5、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德育有效实施的研究。
      6、德育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究与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这需要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注重研究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控。同时,采取调查法、问卷法、模拟测试法、文献研究法等,对研究内容作好过程资料积累,作好效果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进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2013年5月——7月,主要任务为:对我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反思、课题方案的修订、开题的筹备与实施、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的调查、德育队伍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等。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2013年9月——2013年11月,全面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教规律、有实效、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过程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2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同类型学校特点的德育新思路、新方法。 
      2、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实效性目标管理与评价体系。 
      3、课题结题报告与子课题科研成果论文、德育工作案例集汇编。 
      4、构建较为完善的学校、社会、家庭德育网络。 
      5、开发出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6、探索出结合新教材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作者: 河南滑县慈周寨乡李方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