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教学方式仍是如出一辙,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是当前改革迫在眉睫的关键。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学习所得,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一、创设民主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积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己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气氛又和谐,岂不是一石多鸟。如果此时,老师严厉批评他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致使师生关系可能因此僵化,整个教学气氛会因为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对教师来说,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中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非常乐意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教师巧妙运用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来创设情境,适时地安排学生表演、辩论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训练,及时检验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课后巩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七年级第一学期,我就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开学前两个星期,我在七年级,每次上完课后都没有给学生安排作业,也没要求学生自己课下去复习,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废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
       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 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 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等等。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管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最需要的是做到每堂课有理有节,活而不乱,取得学生的信赖,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能驾驭课堂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主次不分,主题不明。
                                                                            (作者单位:滑县王庄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