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区学校少年宫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2013-12-30 16:07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年12月30日B7版 文/刘颖
建设“学校少年宫”是解决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薄弱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举措,中央、省、市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学校少年宫”建设。近年来,我区从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的目标出发,立足学生“小社团”,加强学校少年宫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总体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时间等保障不够,加上辖区大部分社区、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人员不足、服务保障不到位等,多数孩子在放学后或节假日苦于好的去处不多,未成年人的课余活动阵地和文化生活相对贫乏。2010年以来,我区着眼于破解学校未成年人教育载体和活动阵地不足,未成年人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期间“失管失教”的问题,立足“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把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课堂”、“主阵地”,从培育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为目标,启动学生“小社团”建设工程,整合阵地资源,丰富社团活动,使学校少年宫成为丰富未成年人课外学习生活,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阵地”,探索出了以学生“小社团”为主体的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2011年,首期在外国语小学等学校建设了5所学校少年宫试点。目前,辖区18所中小学全部建成以“小社团”为主体的学校少年宫,成立了文化、体育、艺术、科学、技能等社团430多个,坚持开展了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自我服务型5大系列,包括经典诵读、快乐英语、信息技术、十字锈、科技、棋类、街舞、书画、球类、舞蹈、剪纸、跳绳、爱心小社团、小导游20多类不同内容的活动,确保了每个在校学生至少参加了一个社团,社团覆盖面达到100%。
二、主要做法
运作与管理是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关键,我们探索建立了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校少年宫建设运作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统筹规划,强化组织管理。一是科学规划。强调发展个性、突出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和文化特点打造特色项目和优秀品牌,制定出台《殷都区推进学校小社团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统一规划、因校而异、一校一策、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二是健全机构。区教体局成立了由团工委、少先队、青少年活动中心组成的少年宫社团建设工作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工作汇报、协调制度,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三是加强投入。各学校少年宫充分利用原有的学校、社区文体设施和资源,并挤出经费,为少年宫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场所和器材保障。四是规范管理。各学校少年宫在社团建设起步阶段,即着手落实了工作人员及职责,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同时建立了《学校小社团管理制度》、《学校少年宫主任工作职责》、《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2、自主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少年宫建设在学校统筹指导下,其社团建设由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社团团长、干事竟聘会。团长、干事发布招募书,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台、橱窗板报、班队会等渠道向学生进行宣传,学生则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以自主申报或社团招募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成立学校少年宫社团组织。各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自主性,集体讨论,确定社团名称、活动制度、章程、成员分工等,自主管理社团日常事物,推动社团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整合资源,培育社团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各学校通过本校教师、特长学生、校际交流、社会资源等四个渠道,积极整合资源,培育社团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各校把社团活动辅导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为每个社团配备了1-2名辅导教师,调动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工作积极性。在学生中招募特长生,聘请社团的小辅导员。如:殷都实验语中学的学生吴迪被聘为街舞社团团长和小辅导员。区教体局实施校际联手合作,像外国语小学郝三山老师的花样跳绳、北蒙小学刘超峰老师鼓号队指导等,都在各校交流专业教师中担任社团辅导教师。同时,积极与区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组织合作,争取有特长的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支持,聘请他们担任社团辅导教师,以满足社团活动对专业师资的需求,确保社团类型的丰富性。
4、搭建平台,注入社团发展活力。区教体局统筹学校少年宫建设,有计划的开展社团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扩大社团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为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各学校搭建展示平台,相继组织开展读书节、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节等社团活动节,开展社团展演、校本评比及相同社团的校际比拼,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几年来,开展了“阳光大舞台”、“小主人”双语讲故事比赛、“小导游”团队比赛、鼓号队比赛、软式排球比赛、“六一小伙伴音乐会”、教师节文艺汇演、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器乐比赛、合唱比赛、书法、绘画、手工比赛等多种社团交流活动,为社团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5、考核评优,建立激励机制。各学校确立了以社团活动组织过程、活动效果、年度评比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评定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建设情况,并将学生社团表现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教师承担社团辅导任务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同时,区教体局建立社团、团长、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评优表彰机制。
(二)主要成效
1、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是主体多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挖掘了学生的自身潜能,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到展示和提升,出现了实验中学学生孙冲在CCTV“挑战小勇士”比赛中获年度总冠军,2010年7月代表我国参加在美国举行的总决赛;殷都实验小学花样跳绳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纱厂路小学的学生参加全国书画赛获得金奖等很多典型,真正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目标。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开发。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为投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钻研学习方法的气氛浓了,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开发。
3、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中针对相关业务进行钻研,使专业涵养得以提升。社团活动的实践,使教师从实践等角度开始新的思考,呈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北蒙小学的史迎春老师没有舞蹈功底,通过光盘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辅导的儿童舞蹈《两张照片》在教师节汇演中感动了全场教师。
4、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内涵逐渐展现,全区形成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学生社团388个,涵盖文化、体育、艺术、科学、技能等多个方面。外国语小学的跳绳、铁西路小学的武术、焦邵村小学的剪纸、小屯小学的甲骨文书法、洹滨小学的手语舞特色班等社团已在本校有一定的影响力,推进了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特色班级建设。
三、制约瓶颈和现实困难
(一)经费保障方面。目前,学校少年宫经费主要依靠各学校挤出教育经费来投入,资金缺口大,造成设备、器材短缺,活动项目层次低、更新慢,吸引力不足。
(二)师资队伍方面。由于我区多数学校社团专业教师短缺,工作量偏大,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活动项目进行开发和深入挖掘的能力不足。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拓展还有限。
(三)安全管理方面。社团活动是发展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学生自主活动,客观上需要学校、社区和家庭提供相应的设施和器材。目前,由于受学校、家庭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学校少年宫开放时间限于学生在校课余时间,节假日不开放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进入校园参加活动的安全保障及辅导员节假日调配问题,这些都给校园安全与管理造成一定压力,社团活动空间局限在校园内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四)社会支持方面。相关部门对建设学校少年宫的重要性和意义尚未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学校少年宫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文明办抓的事。迫于升学压力,个别家长对孩子过多参加少年宫活动存有顾虑。
四、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社会合力。建设学校少年宫不单是教育部门一项任务,更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好事,要宣传动员社会方方面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大意义,形成社会各方联动的合力,切实为未成年人打造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拓展师资渠道,培育师资力量。区教体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实施学校与社区、村、单位联手,开发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普及性好、吸引力大的活动项目,供各学校少年宫学习借鉴。同时,将少年宫辅导员培训列入德育教科研和培训范畴,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技能。要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职教师担任少年宫辅导员的工作量在职称评聘中如何体现,如何纳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评估和绩效考评、节假日辅导员老师的统筹安排和管理等问题。同时,区文明办和教体局要整合各部门力量,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机制,重点在学校少年宫师资、活动及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三)拓宽经费渠道,落实后勤保障。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是公益性活动,不向学生收一分钱,要长期发展下去,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首先要在着力提升学校少年宫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学校“少年宫”纳入中央、省“乡村少年宫”公益基金建设项目库,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其次建议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各级财政出一点、文明单位帮一点、教育部门投一点、学校少年宫自筹一点,多方筹集资金。同时,由于各学校少年宫规模大小、活动多少等情况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均衡,因而有必要在区一级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统筹。
总之,学校少年宫建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用真心和行动,共同办好学校少年宫,真正使之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一、总体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时间等保障不够,加上辖区大部分社区、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人员不足、服务保障不到位等,多数孩子在放学后或节假日苦于好的去处不多,未成年人的课余活动阵地和文化生活相对贫乏。2010年以来,我区着眼于破解学校未成年人教育载体和活动阵地不足,未成年人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期间“失管失教”的问题,立足“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把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课堂”、“主阵地”,从培育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为目标,启动学生“小社团”建设工程,整合阵地资源,丰富社团活动,使学校少年宫成为丰富未成年人课外学习生活,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阵地”,探索出了以学生“小社团”为主体的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2011年,首期在外国语小学等学校建设了5所学校少年宫试点。目前,辖区18所中小学全部建成以“小社团”为主体的学校少年宫,成立了文化、体育、艺术、科学、技能等社团430多个,坚持开展了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自我服务型5大系列,包括经典诵读、快乐英语、信息技术、十字锈、科技、棋类、街舞、书画、球类、舞蹈、剪纸、跳绳、爱心小社团、小导游20多类不同内容的活动,确保了每个在校学生至少参加了一个社团,社团覆盖面达到100%。
二、主要做法
运作与管理是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关键,我们探索建立了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校少年宫建设运作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统筹规划,强化组织管理。一是科学规划。强调发展个性、突出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和文化特点打造特色项目和优秀品牌,制定出台《殷都区推进学校小社团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统一规划、因校而异、一校一策、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二是健全机构。区教体局成立了由团工委、少先队、青少年活动中心组成的少年宫社团建设工作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工作汇报、协调制度,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三是加强投入。各学校少年宫充分利用原有的学校、社区文体设施和资源,并挤出经费,为少年宫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场所和器材保障。四是规范管理。各学校少年宫在社团建设起步阶段,即着手落实了工作人员及职责,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同时建立了《学校小社团管理制度》、《学校少年宫主任工作职责》、《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2、自主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少年宫建设在学校统筹指导下,其社团建设由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社团团长、干事竟聘会。团长、干事发布招募书,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台、橱窗板报、班队会等渠道向学生进行宣传,学生则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以自主申报或社团招募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成立学校少年宫社团组织。各社团组织充分发挥自主性,集体讨论,确定社团名称、活动制度、章程、成员分工等,自主管理社团日常事物,推动社团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整合资源,培育社团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各学校通过本校教师、特长学生、校际交流、社会资源等四个渠道,积极整合资源,培育社团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各校把社团活动辅导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为每个社团配备了1-2名辅导教师,调动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工作积极性。在学生中招募特长生,聘请社团的小辅导员。如:殷都实验语中学的学生吴迪被聘为街舞社团团长和小辅导员。区教体局实施校际联手合作,像外国语小学郝三山老师的花样跳绳、北蒙小学刘超峰老师鼓号队指导等,都在各校交流专业教师中担任社团辅导教师。同时,积极与区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组织合作,争取有特长的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支持,聘请他们担任社团辅导教师,以满足社团活动对专业师资的需求,确保社团类型的丰富性。
4、搭建平台,注入社团发展活力。区教体局统筹学校少年宫建设,有计划的开展社团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扩大社团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为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各学校搭建展示平台,相继组织开展读书节、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节等社团活动节,开展社团展演、校本评比及相同社团的校际比拼,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几年来,开展了“阳光大舞台”、“小主人”双语讲故事比赛、“小导游”团队比赛、鼓号队比赛、软式排球比赛、“六一小伙伴音乐会”、教师节文艺汇演、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器乐比赛、合唱比赛、书法、绘画、手工比赛等多种社团交流活动,为社团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5、考核评优,建立激励机制。各学校确立了以社团活动组织过程、活动效果、年度评比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评定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建设情况,并将学生社团表现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教师承担社团辅导任务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同时,区教体局建立社团、团长、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评优表彰机制。
(二)主要成效
1、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是主体多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挖掘了学生的自身潜能,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到展示和提升,出现了实验中学学生孙冲在CCTV“挑战小勇士”比赛中获年度总冠军,2010年7月代表我国参加在美国举行的总决赛;殷都实验小学花样跳绳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纱厂路小学的学生参加全国书画赛获得金奖等很多典型,真正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目标。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开发。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为投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钻研学习方法的气氛浓了,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开发。
3、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中针对相关业务进行钻研,使专业涵养得以提升。社团活动的实践,使教师从实践等角度开始新的思考,呈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北蒙小学的史迎春老师没有舞蹈功底,通过光盘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辅导的儿童舞蹈《两张照片》在教师节汇演中感动了全场教师。
4、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内涵逐渐展现,全区形成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学生社团388个,涵盖文化、体育、艺术、科学、技能等多个方面。外国语小学的跳绳、铁西路小学的武术、焦邵村小学的剪纸、小屯小学的甲骨文书法、洹滨小学的手语舞特色班等社团已在本校有一定的影响力,推进了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特色班级建设。
三、制约瓶颈和现实困难
(一)经费保障方面。目前,学校少年宫经费主要依靠各学校挤出教育经费来投入,资金缺口大,造成设备、器材短缺,活动项目层次低、更新慢,吸引力不足。
(二)师资队伍方面。由于我区多数学校社团专业教师短缺,工作量偏大,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活动项目进行开发和深入挖掘的能力不足。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拓展还有限。
(三)安全管理方面。社团活动是发展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学生自主活动,客观上需要学校、社区和家庭提供相应的设施和器材。目前,由于受学校、家庭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学校少年宫开放时间限于学生在校课余时间,节假日不开放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进入校园参加活动的安全保障及辅导员节假日调配问题,这些都给校园安全与管理造成一定压力,社团活动空间局限在校园内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四)社会支持方面。相关部门对建设学校少年宫的重要性和意义尚未达成共识,普遍认为学校少年宫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文明办抓的事。迫于升学压力,个别家长对孩子过多参加少年宫活动存有顾虑。
四、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社会合力。建设学校少年宫不单是教育部门一项任务,更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好事,要宣传动员社会方方面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大意义,形成社会各方联动的合力,切实为未成年人打造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拓展师资渠道,培育师资力量。区教体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实施学校与社区、村、单位联手,开发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普及性好、吸引力大的活动项目,供各学校少年宫学习借鉴。同时,将少年宫辅导员培训列入德育教科研和培训范畴,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技能。要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职教师担任少年宫辅导员的工作量在职称评聘中如何体现,如何纳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评估和绩效考评、节假日辅导员老师的统筹安排和管理等问题。同时,区文明办和教体局要整合各部门力量,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机制,重点在学校少年宫师资、活动及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三)拓宽经费渠道,落实后勤保障。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是公益性活动,不向学生收一分钱,要长期发展下去,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首先要在着力提升学校少年宫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学校“少年宫”纳入中央、省“乡村少年宫”公益基金建设项目库,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其次建议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各级财政出一点、文明单位帮一点、教育部门投一点、学校少年宫自筹一点,多方筹集资金。同时,由于各学校少年宫规模大小、活动多少等情况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均衡,因而有必要在区一级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统筹。
总之,学校少年宫建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用真心和行动,共同办好学校少年宫,真正使之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