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而生活的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创设生活情境,流露真情实感
       新的语文教材完全贴近如今孩子们的生活,不是远离生活的那些只能靠猜测、想像、感觉等去体验的文章了。既然如此,学生就能比较容易走近课文,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学生只能浮于表面,肤浅地理解课文,没有真知灼见,根本谈不上步入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创设这些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也能更好地体验语文的实践性。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概括、提炼、创新。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它存在的影子,因此在教学中若是在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否则语文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那平时教学可以创设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等,让学生演一演语言文字,将其直接变成逼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这一切,似乎自己已成为其中的一员,那进人角色去想一想,体验一下,对课文的理解怎么会不加深呢?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和谐统一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所以,要让学生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县茅天镇兴隆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