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反思 正文

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反思

2012-08-14 10:54 陈林 2012年8月13日今日文教A2版

  文/陈林

我们知道,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没有和谐的个体就没有和谐的社会,而身心健康是和谐个体的基本标志。为培养学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素质,基础教育必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和谐,让学生首先做一个和谐的人。因此说,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社会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地处偏远,贫困家庭居多,留守儿童居多,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单亲家庭,、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相对较多。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试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进行研究,探索如何适宜于过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通过预防、补救、发展来提高和培养过村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拥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为达到过村中学的“成健全的人成优良的才”的育人目标奠定坚实心理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1)探寻我校开展教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2)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3)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的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
   (4)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6)通过实验研究的开展,促进实验教师的业务素养与良好心理的提升。

研究方法

理论思辩和经验实证结合是本研究遵循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我们以经验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为依托,采用文献分析、个案观察分析和经验概括方法完成。同时结合下述方法进行:

1、观察法:是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所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2、调查法:是以问卷、心得体会等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3、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心理不良反应,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随时积累资料,探索有新的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5、教育与心理测量统计方法:是根据教育或心理研究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育、心理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同时根据研究需要,我们还将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其他方法。

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面临考试压力、开学问题的学生,在压力的状况下近90%的人经常或偶尔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劳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情况;近70%的学生不顺心时容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亲子间的交往以及家庭环境成为了当今中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来源,少有的沟通交流使得中学生与家长不能够相互理解,给中学生带来不少的心理压力,这种现象又以出现在男中学生为主。而这种学业压力得不到排遣,又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对其精神生活的不够关心的情况又导致了中学生过早恋爱的出现,家庭与学校对中学生恋爱观教育的缺失,使中学生对恋爱的好奇与向往度增高。中学生恋爱的动机其实十分单纯,更多是感情上的依赖河慰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学生处于长身体与成熟心志的重要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沟通交流显得犹为重要。父母应当哦引大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使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支持孩子的学习以及正确的选择,对孩子取得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与困难。另外,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路有几条,而该走哪条路由孩子自己选择,把父母一代的符合传统社会期望的判断向孩子阐明,讲清楚、到位,让其理解,让其找一个与自己相近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否则会助长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不仅负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还有责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负担过重,师长期望过高,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外部的评价过低使得许多在读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完全为考试而学;师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使中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切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对学习产生烦躁的情绪,老师不应该盲目地应用“题海战术”,而应多加观察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爱好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他们面对考试时焦急情绪。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心理学界称中学阶段为“心理危险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除了家庭、学校要积极予以正确教育外,社会各界广泛借助于各种传媒,宣传一些积极、正确的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作者单位:甘肃省成县陈院学区)

相关新闻

陈林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