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探究问题发现科学之美 正文

探究问题发现科学之美

2012-03-06 09:37 东庆忠 郭雷 2012年3月5日今日文教4版

山东省诸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东庆忠  郭雷

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 “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就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我们在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去科学探究呢?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起点,让问题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一节科学课的课堂上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

  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诱发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解疑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艺术处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教师都要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由摆弄这些材料,并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激发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思,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问题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都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怎样提出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要遵循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训练时提问,抓住联想的原则。只要教师能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把握教材 随机应变

“问题”可以包括预设和生成两种形式。预设问题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想到的具有引导性、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许多教师提到在日常教学中备课前预设的问题一旦在实际教学中就发挥不了作用,具体表现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不到下一教学环节等问题,使得教学秩序被打乱,影响教师情绪及教学效果。分析这种现象,不难发现这与教师在备课中没有理解该问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关,教师设计问题时没有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没有考虑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一旦课堂中出现学生所想到的与教师想到的不一致,教师不会随机应变所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提问,只能生搬硬套延用这个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验对培养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本领大有作用,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起点。如《磁铁的性质》一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把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让它自由旋转,等它停下来,观察磁铁两端指着那个方向?反复做几次,学生就会发现磁铁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然后我叫同学们用磁铁沿同一个方向把小钢针摩擦几次,做成小磁针,并把磁针穿在一小块泡沫上,把它放在盛水的水槽里,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发现小磁针也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我想可以总结了,这时却有学生把手高高举起,兴奋地补充说:“不仅是我们做实验用的条形磁铁和小磁针能指南、北方向,我想也许所有的磁铁都可以指示方向。”这是多么可贵的概括啊!我们不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吗?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备课时把设计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假设性的回答,尽可能把考虑的面放广一些,多角度设计问题,这样设计的问题就活了,就不会出现非下一个教学环节就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了。同时,问题设计的开放也有利于教师获得由问题所带来的生成性资源,因为每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教师调整好时间,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做好了准备的前提下,就能从学生回答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为下个教学环节甚至下下一个教学环节服务。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使教师教学思路更为广阔,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更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