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正文

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2013-05-08 15:07 文/刘艳红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5、6、7版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在课堂教学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个性品质和成长过程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经常亲之近之,决不能因为你气我,不服从我,我就离你远远的,在接触学生的时候,逐渐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了解到他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除此而外,对他在成长过程中学习退步的原因,家庭各成员对他的影响,以及他未来的打算等等都了如指掌。由于总纠缠、交织在一起,心灵与心灵相碰撞,时常蹦出一些闪亮的火星,渐渐师生之间也好起来了。因而,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每节语文课上讲一个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初中学生,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三、创设情景、渗透情感,给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平台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
       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
       四、培养学生平时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将作文情感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情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品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身能力、悟性的认识、开发和提升,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来转变学生的心理气质、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审美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因此而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祖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在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更应该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让“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去指导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要深刻地领悟“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转变教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指南。
                                                  (作者单位:甘肃省两当县香泉中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