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13-04-01 14:28 文/陈丽香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 2013.3.25 11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实践活动性、亲历参与性、教师指导性、形式的开放性、方法的综合性,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这既要考虑合作学习的内容,又要考虑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小组要有学困生和学优生,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通常为4至6人一小组。这样,既缩小组际差别,也便于小组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设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并且要求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对于岀差错的同学要给予理解和鼓励,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明确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因此,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如果任务太简单,合作后会影响学习效率,就不需要安排。所以,要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来展开而这个主题或问题往往是学生提出且经过教师梳理,具有一定思考力度,能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如我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一名学生提出:“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没有找到木匣?”我及时地把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先让每一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领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组员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因为这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所以有下兴趣参加讨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
    三、学习形式的有机结合
    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课后好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等)。2.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3.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的合作学习(如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
    目前,教师们用得最熟悉的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的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之间的矛盾。总之,合作小组学习之前,组成学习群体的个体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小组成员合作的效果则不会理想。
    四、组织好合作后的交流
    合作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其成果。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因此,交流的内容必须包括这三个纬度的要求,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逐渐整体提高。2.交流时,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对于讲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表达清楚,要讲得有条有理;对于听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听不懂、听不清时可以提问。3.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也可运用小组成员自评和相互评价。对于落后的小组不批评、不歧视。以倾心交谈等形式,鼓励他们敢比敢超。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我们教师去探讨、去研究更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始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尽量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一定会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