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数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策略点滴 正文

数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策略点滴

2012-07-31 09:50 牛国旺 2012年7月30日今日文教A14版

                         文/牛国旺

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创设数学和谐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里学家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分步设置问题情境,分化难点让学生易学。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活学。 教会学生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寓学习于活动中,增强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情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而是在备课时就应精心策划的。

关爱学生,热切期待每个学生的成功。

一般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或学习态度因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引发、维持和导向作用,同时对学习环境也具有敏感的反应作用。而教师的个性与期望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热切地期待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并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从而激发积极进取的热情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让甜美的微笑装点你的面容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三、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学习上的关怀

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让他们逐步提高。考试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兴趣

新《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了让学生经历教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强化应用意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教学与教学的美,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五、指导学生做好数学作业。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它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学习活动。虽然作业天天做,但效果却大不同。有的同学有章有法,效果显著,成绩上升;有的同学疲于应付,心中厌烦,影响情绪,挫伤热情,导致成绩下降。其实,做作业有个方法或策略的问题,只有把握方法,遵循规律,保质保量,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益。我们许多同学没有这个好习惯,拿到题目就做。这样,首先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由于概念不清,有的概念理解错误,做了题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巩固了错误,在相应方面形成了一个顽疾,为以后学习埋下后患。要指导学生做作业前先回顾概念,掌握要求,了解有关的注意事项,明确学习的目的,把握解题的规范化要求,然后再动手做作业,就心中有数,练中学,学中练,达到巩固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六、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让数学课成为学生最爱上的课。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作者:甘肃省成县厂坝学校

相关新闻

牛国旺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