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正文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2012-07-16 16:37 王晓飞 2012年7月16日今日文教A6版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七小学 王晓飞

 

   “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的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创新才有进步,才有发展。合作学习给了学生充分展示、大胆想象、自由交流的空间,不失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

       一、创设合作情景,孕育创新土壤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教学中应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说、想做、想知的欲望,进入欲言又不能的境界。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先讲小兔分罗卜的故事:两只小兔分四个萝卜,8个萝卜分给4只小兔,40个萝卜分给20只小兔。当第三次分萝卜小灰土很生气,认为这么多的小兔分萝卜,自己肯定分得很少,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萌发了想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合作学习、讨论埋下了伏笔。又如,在教学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但看到全班学生疑惑的眼神,我不能指责和批评,就让学生尝试、验证,得出正确结论,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保护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学习时机,引导合作探索

      1、在新知的重难点处让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实际也是学生认知的一个突破,在这个环节安排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0.004米=(   )毫米,0.04米=(     )毫米,0.4米=(    )毫米,4米=(    )毫米,让学生把式与比较,小组讨论小数点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己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

      2、在动手操作时让学生合作探索。

   陶行之先生倡导:解放儿童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去做。教师恰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组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有助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比较角的大小,在让学生自由合作做两个活动角,玩一玩,交流自己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会到合作、探索、发现的乐趣。

     3、在思维定势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它是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在数学课上,当学生思维出现定势时,抓住契机,巧妙引导,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的方法去解决,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时让学生合作讨论,找出3的倍数与特征,得出正确的方法和结论。从而打破了思维定势,培养了创新意识。

     4、在概念的归纳总结处让学生合作讨论。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往往较为抽象,而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对概念难于掌握,概念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在此处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发现,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概念,否则,学生容易混淆,如,建立方程这一概念时,出示X+803X+50=120,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接着讨论,等式就是方程吗?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方程的本质属性,辨别正误,确切地掌握方程的概念,培养概况、总结能力。

      三、优化练习设计,促进合作创新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与创新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1、练习有阶梯性,让学生跳跳,才能摘到桃子,学会创新。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后设计了几道习题,已知底和高,求面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登高,使学生从问题解答中获取新知,培养逆向思考能力。

    2、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中,部分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影响,总认为应该用大数除以小数,练习中出示了一道1÷X=2.5,大多数学生用2.5÷1X。这时组织学生研究,得出不能从数的大小确定算法的结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练习具有开放性。

     四、积极评价,促进创新

在评价中,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意评价、导向、引导学生学生得出学习过程中与众不同之处,积极运用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剖析。

     总之,教师在数学各个环节中注意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勇于创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世纪的人才。

 

相关新闻

王晓飞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