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兴趣 正文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兴趣

2012-05-28 16:38 温意昌 2012年5月28日今日文教A21版
分享到:

文/  温意昌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而且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些充满玩心、天真好动的学生学数学,整天与单纯的1234……十个数字和单纯的加、减、乘、除法打交道,自然会感到枯燥和腻味。那么,如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化枯燥为趣味?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面对这群天真、好动的小朋友,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多快好省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培养听课兴趣必在先,因为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就会钻得深,学习才会有成效。我抓住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上课时,经常根据算式和挂图编成有趣的故事,力求学生在故事中思考,故事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图表应用题时,不是立刻出示图表,而是将它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时,积极思考)我边讲边出示条件和问题,然后请学生复述故事或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一条小河边的草地上,有3只小鸭子在高高兴兴地玩着游戏,这时候,从对岸又游来了5只小鸭子,要和它们做朋友一起玩,那么,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呢?通过学生的复述和表演,学生很快明白,一共有8只小鸭子。这时,我抓住机会问这8只小鸭子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算式3+5=8,我紧接着又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学生答:因为是求一共有多少只,所以就要把草地上和游过来的小鸭子合起来。教学这个内容,原来觉得很难上课的,但通过故事引趣,学生形象表演,把图表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 多组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参与兴趣

讨论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上课中,我十分重视讨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发挥各自的才能,说出各自的想法,交换答案,体会独立思考的趣味,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分别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设置疑问:(1)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2)减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5  +  8  =  13       13  -   5   =   8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通过热烈地讨论,学生说出了各自的答案。有的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都有“5813”这三个数字;有的说,减法中的被减数是加法中的和,减数和差分别是加法中的加数……从而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从中知道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讨论中学到知识。

三、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创设兴趣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自制力差。在课堂上容易走神与疲劳,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来调节他们的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接力赛、对口令、找朋友、抢红旗、对号入座、配钥匙”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每当讲完新课时,我总要挑选一、二种游戏活动来检查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完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时,我运用接力赛的游戏,比比哪一组做得又对又快,这样不但可以让全班学生都投身在游戏活动中,活跃看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全面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又增强了集体主义的观念。

四、 精心设计趣味性的练习,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 

练习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枯燥,重要的是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练习的趣味性,能使课堂充满欢乐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意识,使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让小学生在充满“好玩”的练习中学数学。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时,给出以下四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1)56×43       65×34           (2)63×14     36×41

(3)37×46     73×64            (4)48×19   84×91

当学生发现了一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将十位数和个位数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算式后,老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这几组算式是有规律的,计算结果会不会也有规律呢?猜想一下,可能有什么规律?学生形成了“积相等”与“积不等”两种猜想。学生主动计算、验证猜想,并在检验中形成新的想法。最后在讨论与交流中悟出规律:如果一组算式中,每个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相等,两个算式的积就相等;否则两个算式的积就不等。得出这一规律后,教师还要求每位学生分别举一个积相等和积不等的例子,检验并交流结果。这样,数学教学中加强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枯燥无味为兴趣盎然,重要的是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就容易就达到!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五联小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