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为底层民众而歌——读王学忠诗歌有感 正文

为底层民众而歌——读王学忠诗歌有感

2014-10-22 16:37 文/马汉钦 刘浪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0月28日
       研究王学忠的诗歌之前,我反反复复考虑的是一个很世俗的问题:如果王学忠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话,他应该怎么做?我想来想去,得出的结论是: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得放弃诗歌;最起码,必须把诗歌作为一件很次要很次要的事情。
       王学忠会那样做吗?从他的诗歌里,我感觉:王学忠简直可以说就是诗歌的信徒,让他放弃诗歌或者把诗歌放在一边去,真不太可能。
        在这个趋利、浮躁的社会上,诗歌确确实实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可以说,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颓势。而王学忠竟固执地选择与诗歌为伴,在人生逆境中默默坚持写诗,这一写竟持续了那么多年。有谁会象他那样痴傻地选择一条前景惨淡的路,在困顿不堪的境遇里,将血和泪刻进诗册里,忠实地做着一个底层民众的生命状态的代言人呢?有,但是很少很少。他以一种近乎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精神,在营构着他的诗歌,不弃不离,未曾动摇,即使诗歌让他家徒四壁。也许,每天一睁眼,就有做不完的体力活在等待着他;也许,每天趴在床上已是腰酸背痛、手脚酸麻;也许,每天生活的压力让他精神上不堪重负。可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也未曾放弃他的诗歌。尽管他只有小学学历。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坚持着写诗,底层民众在社会的挣扎与无奈、控诉和愤恨,都从他的笔下传达出来。
  在高雅文人的眼里,诗,不过是用来玩味,用来消遣,用来无病呻吟,用来吟风颂月的;诗,雅得不食人间烟火,含蓄内敛;诗,灵逸飘动,柔美清新,一盘珠玑;诗,是风雅颂,是赋比兴;诗,是格律与音阶的完美契合,是意与境的水乳交融。可读王学忠的诗歌,感觉却不是这样。他的诗歌仿佛是钢筋水泥的混合物,是一种骨感的现实。它强劲有力,它振聋发聩,有如当头棒喝;它深刻,没有矫情,读着读着,读者就会不由自主地和他一道去深思社会的发展、人生的实质。他的诗没有严格的律法,似乎随性而写,却情真意切。他的诗展示了一颗真诚、火热的心,完全是用他心血浇灌而成。他的诗如此直白,如此平民化,如此的赤裸裸,确实需要观看者的勇气。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书本所建构起来的底层社会,让我们感到自己似乎沉溺于书中或者幻想里而忽略了现实。
       他默默地奋斗着,也许是期待着他的诗歌能够反映最真实的生命形态,期待着有一天人们会在瀚如烟海的诗人中寻到他,去了解这个社会,去了解曾经存在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健康与幸福换取着微薄的工资,却生活在没有最起码保障的环境中,做着受人白眼、丧失尊严的工作;他们为这个城市献出他们的青春与健康,可这个用他们亲手建起来的城市却无法容纳他们;那些美丽的高层建筑,一砖一瓦凝聚着他们的血和汗,却不可能属于他们;他们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个城市,可他们仅仅只是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不得不拖着一身伤病回到家中;他们咬紧牙,在烈日下,在高楼里,在充斥着噪音、布满灰尘的环境下高强度地工作;他们喝着自来水,他们吃着劣质的盒饭,他们穿着破旧不堪、早已辨不清颜色的衣服;他们会为了节省一元的车费而走很长的路。是的,王学忠给我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可感的底层社会。他在悲鸣,他也在怒吼,他为下岗工人在市场化的浪潮下,苦苦挣扎而战斗着。他将真实的生活,将自己真实的状态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他是底层民众的代言人。他仿佛是暗夜的行者,无惧无畏。在高雅的诗人们吟风弄月、饮酒赏花时,他高举着现实主义的大旗,挥动不止。他是那暗夜的行者,穿行于漫漫的人生征途。
       文学史上必将留下这个不一般的民间诗人的大名——王学忠。
        然而,我依然还有这么一个心愿:衷心地希望王学忠老兄一家人能够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希望和他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兄弟姐妹们,在当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都过上好日子。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单位:马汉钦,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浪,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系2011级学生)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