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承到创新,从优秀走向卓越
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 柴时钟
柴时钟,全国知名校长、著名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外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委员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好教育”全国联盟联合创始人之一、“12358”思维导学自主课堂研究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学生中小学阶段素质养成和成功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组特邀研究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贯通培养研究”课题实验组组长、深圳晋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顾问。曾任湛江市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总校长,现任惠州市泰雅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董事兼总校长。
出版《让每个梦想都开花——一位校长的教育守望》《例说数学教学机智》《“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论与实践研究》等15部专著,完成国家级教科研课题2项、省级课题9项,获著作及成果类奖项7次,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举行跨区域大型学术报告百余场,培养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高校的学生500余人。
在民办教育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泰雅实验学校承续百年崇雅文化,历经二十余年的创业与发展,为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以“课程改革、课堂优化、教师提升、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发特色课程,开放学习资源,实施走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开设人生规划课程,组建学科科学技术协会,开展丰富社团活动,搭建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平台;通过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的校本研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动学校在校区建设标准化、教改创新科学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校园环境生态化、家校联动数字化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致力于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全力推动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
重构管理体系,推行低重心自主管理
“管理行不行,关键领头人。”泰雅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崇雅多年合作办学的历史积淀、师资管理质量文化与硬件基础,以及民办教育体制的灵活优势,积极探索“三线三级”低重心自主管理模式(三线:教学指导、学工训导、综合服务;三级:校级、年级、班级)。
学校将管理重心下移,核编定岗不定人,将人权、事权等由集团(总校)直接下放至校级部和年级部。各校级部分设三个年级部,开展评教与合作,年级部之间形成比学竞争机制。管理者围绕集团决策目标,实施三级互聘、双向选岗、绩效考核与质量奖惩。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零距离服务、精准化管控。
学校秉持“以师为贵,以生为本”理念,视学生如子女、教师如家人、家长如亲人、质量如生命,用理想点燃激情,用目标激发斗志,用榜样砥砺意志,用活动凝聚力量,全面提升学校治理领导力、教学执行力和文化引领力。
集团围绕周伟雄董事长提出的“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教育服务、提升教学质量”主题,不畏困难、坚定信念,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教师培养起点设计与阶段性发展,制定《泰雅实验学校教师行动纲领》,以外部竞争促进内部合作,培育教师文化,实现K15一体化运营,推动学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强教必先强师,突出教学质量中心
“质量好不好,教师最重要。”“强教必先强师”是泰雅实验学校的治校方略。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党建引领师德建设,倡导做最美的自己、最美的教师、最美的课程、最美的教育、最美的学校。引导教师“以信心唤起信心,以激情点燃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规范培育规范”,让思想之树常绿,让生命幸福成长,让梦想落地开花!
通过评选“泰雅名师”“育人明星”“课改明星”“创新明星”“才艺明星”“优秀教师”“杰出教师”等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师徒结对建功立业,共促成长。
学校坚持以“课程育人”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紧抓特殊时段与关键节点的教学活动。每周校行政会议专题研究教学与备考;每月召开教学管理推进会;月考后借助AI大数据进行精细分析,将薄弱学科和班级的整改落实至备课组、班级与个人,制定改进与激励方案。
通过每周两次校本教研和每学期“三级联动”教学视导,推进“读好教科书、用好错题本、限时规范练、减压效率高”的备考策略。如起点诊断考、寒假逆袭二统、百日冲刺动员、六十天增分三统、三十天全真模拟、十五天对接高考等,使这类活动成为教学常态。
学校融合“启发式教学、自主式学习、快乐式读书”,探索“分层施教、分类授课、分班兴趣”教学模式,试点“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浸泡式外语教学”等创新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着力提升教师教学成就与幸福感。
持续推进文科教学艺术化、理科教学游戏化、外语教学生活化,教育理念时代化,管理扁平化,课程多元化,思维教学生本化,人工智能通识化,德育体验化,发展差异化,家校互动亲情化,泰雅平台共生化。强化过程管控,围绕目标分析质量、针对弱项抓重点、讲求实效抓关键、确保落实抓措施,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坚持常规督查,落实责任目标奖惩
“效率高不高,督查很必要。”泰雅实验学校以“文化引领,制度约束,构建和美校园”为工作思路,坚持“以德育人、以智育才、以美塑心、以体强身”的育人目标,倡导文化、文明“双核心”德育理念,开展自主体验式德育活动,打造班级合作文化特色。
为达成甚至超越目标,董事会与校长、校长与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级部主任等签订管理质量目标责任书,级部主任与班级、备课组及教师商定质量目标与奖励方案。
学校坚持日常督导,通过教师访谈、学生问卷、家长评教、学科诊断、班级协调、错题重做、好题共享、推门听课、名师讲坛、绩效考评等方式,落实“领导蹲点包保责任制、教学视导诊断制、‘零距离’服务管控制、质量目标考评制”。
构建“三级”督导网格,实施候课“二分钟”、一课“三巡”、一日常规“五底线”、班主任“四到岗”、教师考勤“七分工”,级部每日四查并通报,每周进行一次过程管理评级,每月开展教职工绩效考核,每学期进行层级目标责任过程奖励,每学年进行评先表彰与绩效等级奖励,确保各类奖励按时足额发放。
改革分配制度,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学校稳不稳,分配是关键。”学校出台《泰雅实验学校教师职级工资体系》,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推动职称与职级晋升,激发教师内生动能。遵循“结构合理、效率优先,统筹兼顾,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侧重人才优先、课时量、教学业绩、工作年限与管理成效等方面综合考核,削减无法激励教师的部分,落实优胜劣汰聘任制度。
分配向教学一线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使分配制度成为推动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关键,全面激活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力与创造力,助力学校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管理创造感动,分配赢得人心。学校在时间利用上抓“早”,教学内容突出“细”,教学常规落实“严”,备考策略强化“实”,培养目标坚守“咬”,学生成长体现“爱”,教师发展坚持“奖”。近20年来,中考、高考连年展现“领先惠州、榜首惠阳”超强培养能力。
引进名校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品牌响不响,关键靠质量。”泰雅实验教育集团与北大中学培优课题合作,打造深度科研应用基地,充分利用资源与成功案例。全集团推动幼小初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贯通培养课题;高中学段实施专题辅临与订单式培尖,冲刺顶尖名校;部分学科推进12358思维导学高效课堂改革;全集团构建全链条衔接的家校共育机制;独创“K15+AI五维贯通”培养体系(课程贯通、AI智贯通、科教贯通、家校贯通、学段贯通)。
落实“十大”责任清单,推动全员全程全面履职;享有“1-1订单式培尖与1+1专题化辅临”教学模式;实施学生进步师生同奖制度,激发备考积极性;推行“伙伴制”与“导师制”,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全程提供十项高品质教育服务,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特出”,助力学生进入更理想大学。
集团拥有全国卓越教育管理团队,组建至胜、至强、至高、至尊四大教师战队,包括清北领航名师、骨干教师及来自北大、武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等名校的青年教师,形成特种兵团、主力兵团和生力兵团。专家引领、专班督阵、精准备考;目标坚定、齐抓共管、竞争合作;强化研究、细化环节、效率优先。
自课题组落户以来,经三年探索与实践,已形成特色化培养体系。2023年中考谢佳君(712.8分)获惠州市第一名;2024年高考林圣(684分)名列惠州市物理类第三名;2025年高考物理类莫慰获惠阳区第一名,包揽物理类前6名;历史类胡紫涵获惠阳区第一名,前10名占6席,创校史最佳排名。1人超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本硕线,1人超北大小语种线,4人超北大医学部线,8人超北大医学英语线。大批学子考入C9联盟、国防七子、985、211及双一流高校,实现从入口到出口的跨越式成长。
成功可有无数定义,途径千变万化。如何巩固成果、发挥引领、发展品牌?我们将继续弘扬叶挺精神,立德树人,创新发展;回归教育本真,依法治校,质量立教;打造泰雅品牌,健康和谐,追求卓越。致力于“学生成长、教师成名、学校成功”,创建集“生态花园、求知学园、成长乐园、创新果园、精神家园、书香校园”于一体的岭南名校!
创新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发展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