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社团>> 冠豸山游记 正文

冠豸山游记

2013-04-08 17:06 文/ 柯云霓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 2013.4.8 4版
    早有耳闻,冠豸山是闽西一颗明珠,山水缠绕,以峰奇、水秀著称,深冬的闽南依然暖和,几个同学游完了龙岩龙崆峒,便携手赴连城一游。到了连城已是晚上了,我们下塌于连城金叶酒店。第二天早上9时许,我们便向冠豸山方向出发。
    车出发约有二里多地,便到了冠豸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约有五、六百米高的山峰,酷似古代衣冠状,据史料所载,“豸”又名“獬豸”,乃传说中一种独角神兽,极通人性,“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乃公道象征。古时楚王曾令人以其形象做成冠帽,为官断案时须佩戴以示公正,于是豸又有冠豸的美名。冠豸山即是因山形如冠豸而得名。
    拾级而上,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习惯于城市冰冷、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浇铸的楼林,坚硬、橐橐作响却缺少生命力、张力的水泥路,脚踩松软却充满泥土气息,周围散发着一种浓郁的花草香味的山路,倍感有一种生命的张扬,路的两旁植被茂密,灌木丛林茂盛,滕蔓植物依树盘绕而上,为争取一点阳光而奋发,感觉到充满生命力,已过不惑的我,似乎有一种青春活力的脉动!
    走不了多久大家已是气喘吁吁,只见不远处有个憩息亭,在亭里小休憩,从亭中面向连城,连城尽收眼底,尽管她只是个小山城,充满智慧的连城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得如此美丽;想起昨天夜游连城,连城花生干、萝卜干、笋干……等八大干闻名于世,品偿了花生干,脆酥可口、香味绵长;萝卜干却清脆香甜、风味独特,吃后嘴有余香,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连城人以其辛勤与睿智,用最普通的家常菜,却制造出如此的脍炙人口、闻名遐迩美味。
    沿路蜿蜒而上,不一会就到了一处石崖,石崖壁立,有如刀削盘的立着,在石壁上刻有“冠豸山”等字样。欣赏完石壁苍劲的刻字,不远处有一座修竹书院顺便拐进一看,有许多骚人墨客,在此游玩览胜,留下许多墨宝,名山必有骚客,冠豸山,人文鼎盛,钟灵毓秀。历代文人墨客的行踪,在民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给慕名而来的游客平添了几分雅兴。离修竹书院不远便是“东山草堂”了,堂内悬挂的“追步东山”,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的大手笔,笔法隽永、遒劲有力。还有一块林则徐的题匾“江左风流”。那刚劲而洒脱的书法,宛如当年林则徐禁烟护国的磅礴气势。在江左风流的对面,窗框上提着“王谢余泽”,这些题匾其实都有典故,平时因好历史典故,可说略知一二,先说纪晓岚的“追步东山”,说的是晋朝名将谢安,后秦符坚扬言“投鞭断流”带甲百万,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以一介书生临时受命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后因不喜官场之争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纪晓岚的追步东山,仍有见贤思齐之意,缅怀先哲先贤,追随先哲之意。
    “江左风流”与“王谢余泽”,也是说东晋的事,王就是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晋朝摇摇欲坠,退守浙、闽、粤等地,故曰“江左”,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歌谣。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饮宴。面对山河沦陷,在座的宾客都相视嘘唏。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呢?”王导的话慷憾激昂,后王导兄拥兵自重,反晋,王导坚持扶持晋室,所以有王谢余泽之说。这几句都是在勉励后辈做有才干,忠贞的人。
    在东山草堂驻足良久,凭吊古人,在这幽幽的山谷中,我仿佛听到了古人的足音依然在山谷中回响,他们或儒雅或豪迈,或低声吟咏或慷慨激昂,在此美景中流连忘返。
    东山草堂右拐便是一线天了,只见两座巨石并排在两侧,中间留着宽约70厘米的小路,越往上石壁间的空隙就越小,似乎有一线通天之感。翘首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直冲霄汉、鬼斧神工,穿过一线天,前面有一巨石挡在路的中间,抬头一看,见当代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诗人赵朴初,提词“造化钟神秀”!我也想附庸风雅,忽然想起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此情此景唯有造化才能创造出如此神奇、秀丽风景!
    穿过一线天,直接向“长寿亭”奔去,长寿亭,是一处观景的好去处。在亭子下面是一个面积约60平米的木制的观景台,旁边大石上摩刻着“人长寿”,这块石头约有40米高;从观景台放眼看去,美景尽收眼底,有一种登望远的感觉,只见“生命之根”、“孙猴子拜师”、 “马头山”……千山林立,一座座山峰独自矗立,真是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由长寿亭南行,经鲤鱼山,背嵴上凿有365级台阶,陡峭如梯,称鲤鱼背,是通石门湖的必经之路。拾阶而下,穿过鲤鱼背,进入了峡谷,峡谷里看见了一丛丛,一簇簇桄榔叶片交错,阳光被剪切成斑斑点点,洒在谷低,使谷低增添了不少暖意。一泓山泉汇集成的清溪穿行在峡谷里环绕,像流动的水晶,潺潺水声使略显阴森的谷底,多了一份动感,蹲下去仔细看,还可看到像透明的小鱼在游动。
    走出大峡谷就看到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湖泊,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石门湖了,说冠豸山与石门湖是两个景点,我更觉得他们是一个整体;游船载着我们,在碧水中游览,湖面不宽,水随山蜿蜒,港叉交错;碧水清山相映,真有“水似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泛舟其间,听两岸鸟声婉转,看湖中野鸭闲游,“碧水盈盈荡鸟声”,轻抚水底青山,远眺崖上百合,此人间仙景也!
    在石门湖近观一处处迥异的山峰,鲤鱼跳龙门、狮面人身、弥勒佛……还有一处石壁间,有一处神似人类的“生命之门”,它与“生命之根”遥相呼应,阴阳和谐,成就了冠豸山“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之美誉!
    这里每座山都是一个传奇,这里每个石头都有灵魂,每棵树木都会说话,这里没有城市的嚣喧,涤荡名利的追求与燥动,让心灵皈依空明!
哦!冠豸山,这山,这水!
    (作者系: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

相关新闻

冠豸山游记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