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正文

班主任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2-04-15 16:28 卢爱群 2012年4月16日今日文教A6版

浙江省永康市综合高中      卢爱群

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班主任,如何对班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新的课题。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更需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家教等方面情况:如可进行家访,请家长协助问卷调查,或通过学生问卷、“青少年心理卫生咨询表”、“个人心理健康调查”、“性格调查表”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学生,脑中有辅导目标,有选择进行心理辅导。 

2、创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

班主任如在教室黑板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为学生创设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班级文化环境,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和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开展,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互帮互学、互相关爱,建立起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班主任一定要放下架子,放弃对学生命令式教育的权利,把学生当做朋友,师生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构建民主、平等、安全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

3、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角”,让学生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消极情绪,挖掘心理潜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2)平等、民主原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学会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沟通。同时,重视学生的意见。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3)共情原则。积极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4)保密性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他们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受教育者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课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符合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型和教育型模式,面向广大心理正常的学生,以发展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情绪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为主要目标,注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同时团体教育的形式又保证了教育的效率。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功能,要及时发现班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如针对高一学生开展《学会适应》、《学会合作》等活动课。

2、加强开展小组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班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开展的辅导活动。小组辅导则是团体辅导的一种,是班级辅导活动的基本形式,能对某一类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集中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鼓励、协同发展,使他们增强信心,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而获得自我发展,改善成员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进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3、强化针对性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辅导就是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由自我了解而发展正常人格。它可以借用的形式有师生对话和心理咨询两种。班主任较多采用是师生一对一的谈话,先让其倾述,产生共情,然后运用认知改变法,通过改变当事人的认知心理意像、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重建其理性化思考,进而改变情感体验与行为模式的方法,进行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另外,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运用心理健康有关知识和原理,解决并排除其心理障碍。

4、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强化家校合力

班主任要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利用家长会,家访或电话沟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家长明白,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了解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家长应改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能力,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让孩子去磨炼意志,增强自信。

5、融合积极心理学,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消极、积极两股抗争力量,它强调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应对人类的积极力量的关注。所以,在它的指导下,班主任在班级经营、日常管理,都应用积极的心态,给学生内在赋力,激发和增强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潜能,给学生最需要的激励。

总之,班主任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1]Alan Carr.郑雪泽.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2]《新学期班主任指南》陈洪庆 杜宇编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相关新闻

卢爱群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