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3-04-16 15:26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2013.4.15 13版 文/胡海洋
“和谐”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就是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结构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建立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任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对工会神圣职责提出的基本要求。制约平衡劳动者个人无法抗衡的资本巨大优势,调处解决经济利益在劳动力市场上向资方一边倒倾斜的突出社会矛盾,这是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要由工会达成劳动关系平衡的原因所在。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个案矛盾呈现多发趋势。如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是中国工会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性质、特点、职能和优势,决定了中国工会必须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工作的一条主线,作为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作为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工作者,我们应当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到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一、强化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题。
职工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体,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但是办好企业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显著标志。一是要坚持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在职代会上审议通过,既体现了职代会的权威性,也体现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要做好厂务公开工作,满足广大职工的知情权。通过对厂、车间、班组工作的三级公开,最大限度的让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与自已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满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拥有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力,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标志。
二、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经济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要最大限度的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这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因此工会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为桥梁,来沟通劳动关系的双方,维护好职工权益。要督促和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习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也使职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督促和协助企业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职工终身学习的需求,把培训当作一项最大福利,让职工终身受用,满足职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维护好职工的经济权益,还要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求助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摸清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困难员工档案,开展好帮扶和求助活动。同时,要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建立职工困难救助基金、职工互助保险储金会等形式,为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和实实在在的困难。
三、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
工会组织要积极协助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中职工权益的落实。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双方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的优势,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的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和完善双方协商机制,定期与行政平等协商,定期在职工中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测评,要和企业行政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另外,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的自身的参与、协调等作用,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工会组织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托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工会要认真做好“双维权”,既要维护职工的利益,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工会组织要寻求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企业进行资源配置,追求在二次分配或屡次分配中保护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工会的大门要永远向职工敞开,因此,工会组织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做好源头参与,事前介入工作,把产生的冲突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可调解的范畴之内。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必须坚定信念,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协调劳动关系事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之中。在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必须不断创新有效载体、完善运行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综合利用开发公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性质、特点、职能和优势,决定了中国工会必须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工作的一条主线,作为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作为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工作者,我们应当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到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一、强化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题。
职工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体,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但是办好企业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显著标志。一是要坚持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在职代会上审议通过,既体现了职代会的权威性,也体现了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要做好厂务公开工作,满足广大职工的知情权。通过对厂、车间、班组工作的三级公开,最大限度的让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与自已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满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拥有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力,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标志。
二、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经济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要最大限度的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这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因此工会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为桥梁,来沟通劳动关系的双方,维护好职工权益。要督促和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习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也使职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督促和协助企业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职工终身学习的需求,把培训当作一项最大福利,让职工终身受用,满足职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维护好职工的经济权益,还要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求助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摸清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困难员工档案,开展好帮扶和求助活动。同时,要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建立职工困难救助基金、职工互助保险储金会等形式,为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和实实在在的困难。
三、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
工会组织要积极协助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中职工权益的落实。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双方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的优势,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的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和完善双方协商机制,定期与行政平等协商,定期在职工中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测评,要和企业行政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另外,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的自身的参与、协调等作用,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工会组织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托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工会要认真做好“双维权”,既要维护职工的利益,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工会组织要寻求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企业进行资源配置,追求在二次分配或屡次分配中保护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工会的大门要永远向职工敞开,因此,工会组织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做好源头参与,事前介入工作,把产生的冲突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可调解的范畴之内。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必须坚定信念,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协调劳动关系事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之中。在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必须不断创新有效载体、完善运行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综合利用开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