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说话能力在生活中起作很大的作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说话的能力。小学是学习训练说话的最佳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养成说话的良好习惯,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说话基础,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极有益处的。如何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提供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做好每一件事的动力,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主要因素。常言道:“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使学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充分地对说话有较深刻的说话兴趣。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说的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学生中重视学生说话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一个没有经过说话训练的学生,往往在面对说话的场面时,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是提高学生说话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口语交际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学生在台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指导,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能力。在教学一篇故事性的课文,让学生回去将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听。这样经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有趣的说话训练。使学生的说话兴趣有较大的转变,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想说、敢说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大部分学生,平时不够大胆发言,与老师在一起说话,常常存在着畏惧心理。不敢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想说、敢说的关键。教师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准确、全面地把握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创设一种学生所喜欢的氛围,教师热爱、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处与最佳的训练状态,主动、乐意地进行说话训练,从中体验到能力形成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提高说的积极性。对说的不好的学生教师应多激励,不可讽刺、指责,使学生产生消除怕说、厌说的心理。成为想说、敢说的学生。  
三、有趣的训练途径,使学生爱说   
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有趣的训练途径,使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养成爱说的习惯。如:开展说话比赛。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开展说话竞赛,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爱说。 开展说话游戏。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开火车,说一到两句话,后一学生说的话既要能接上前一学生的内容,又不能偏离说话的主题。这种训练,不但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提高了自己说话能力。从怕说,厌说转变为爱说。  
    四、恰当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说好  
    学生在形成连贯的“语流”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指导学生在说话时,要紧扣话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使话说的语句衔接,首尾连贯,层次清晰,能按一定的规律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起来,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思想传给别人。比如讲故事,要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说;介绍人物,要围绕人物的特点说;看图说话,要按观察的顺序说;看物说话,要按事物的形状、特点和作用依次说等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说话时,选词准确,句法规范,不生造词语和句子,不用方言土语;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洁性。说话时,语言要简单明了、句意连贯、语言精练、不颠三倒四,自相矛盾;指导语言表达的生动性。生动性是指要把说的话作形象的表达,能把不同的人物的语言、不同的场景,通过自己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还要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气氛、不同对象的语言形式,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在说话时,要做到自然、大方,并能适当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给听话者以良好的视觉形象。
 (作者单位:贵州省余庆县长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