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新闻资讯>>

张善京:农家小院飘书香

    “指实掌空,才能运笔灵活。手指抓笔要实,手掌心要空出来……”记者在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八一村见到张善京时,他正手把手地教附近邻居的几个孩子写毛笔字。
    张善京今年66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一名老党员。他到这个年龄,本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他总是闲不住,在家里办起了书法义务辅导班。
    张善京十多岁时,一次翻阅家谱时,看到上面的字写得漂亮,于是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当时家里贫穷,没钱买宣纸,他只能在地上拿树枝写字,后来日子好过了一些,省吃俭用买了些字帖练字。张善京说:“每张纸我都重复用,在上面一个字写好几遍。” 
    初中毕业后,张善京除了爱好书法外,又喜欢上了音乐,那个年代广播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歌曲唱得人热血沸腾,耳闻目染,他摸索着练习笛子、二胡、风琴、钢琴等乐器,久而久之,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张善京20岁时,在陈集完小做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
    因为字写得好,学校制作黑板报,成了张善京的专利。2000年前后,他由盲目练写改为专习名帖,临摹欧体,书法艺术水平有了质的提高。时光荏苒,不论再忙,他都坚持练习。现在张善京已被国家级和省级书法家协会吸纳为会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并屡屡获奖。
前些年,村里人都知道张善京书法写得好,纷纷登门送红纸请他写春联,常常忙得吃不上饭,到年三十自家的对联都贴不上。这几年好了,印刷品对联把他解放出来。
    2004年,陈集镇中学专门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张善京担任指导教师,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我写学生看,学生写我看。看到学生的书法水平提高,是我最高兴的事,感到很欣慰、很充实。”
   2007年10月,张善京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看到村里一些孩子要么早早退学了,要么一到周末或寒暑假就打电脑玩游戏,他心里非常难过。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是知识社会、技术社会、信息社会,没有知识很可怕,到哪儿都是‘睁眼瞎’!” 张善京感觉自己晚年幸福,经济上没有压力,索性就在家办起了“私塾”,义务辅导村里的孩子学习书法。一到寒暑假和周末,他的家里就异常热闹。
    “孩子们不仅要把字写好,还要多读些书。”张善京所在的村子目前还没有“农家书屋”,所以他就计划筹建一个,把自家临街的两间门市房腾出来,有四五十平方大小,供村里的孩子和居民看书学习。他唯一缺憾的是目前仅有200册图书,且多为书法绘画方面的书籍。
    张善京向记者表达了一个心愿,盼望爱心企业或者爱心人士给予捐助,丰富一下藏书。他描绘了心目中的“农家书屋”:图书须实用,如科学技术、农业知识、婚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书籍;书架是双面的,两面都可以摆放图书……   (本报记者 苑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