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学困生“潜能”挖掘”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学困生“潜能”挖掘”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我校“学困生”状况的基本评价
        一、什么是“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完成正常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达不到一般学生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学生。这里的“正常学生”、“一般学生”都是模糊概念,不同老师心中的参照对象不一样,“学困生”也不尽相同,所以“学困生”是相对的、客观存在的。
       二、我校“学困生”的具体状况及其表现:
       我校属于职业高中,由于普通高中的扩大招生使职业学校的招生日趋紧张,生源复杂,质量也日  益呈现下降趋势。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多数存在思想素质和认知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初中时期就被评价为”学困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受批评多,受表扬少,所以他们多数有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低且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
       众所周知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比重较大,文化课程比重较轻。所以  我校“学困生”的特点为:
       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成绩不佳。
      无法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在实训课程上动手能力弱。
     挖掘“学困生”的潜能在教育中的意义。
     学生一旦发现自己成为“学困生”,这个事实将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学困生中部分人能够悬崖勒马,振奋精神,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摆脱成为“学困生”而产生的心理阴影,但很大一部分学困生将逐渐失去自信,走向自卑。他们具有强烈的丧失信心的情绪体验,不敢参与任何竞争,不肯冒半点风险,过于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常把别人不经意的言行视为对自己的轻视。他们有的行为怪异,在公开场合十分拘谨,不敢表现,形成孤僻自卑的封闭性格;有的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和自卑,往往不切实际地吹嘘或炫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的还轻视和贬低同学或老师,表现出表里不一的自大和傲慢,以达到某种心理平衡。他们由于成绩差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绪,由于自卑又使他们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成为班级的“边缘人”。在学习上,他们被打击,被轻视,被嘲笑;生活中,他们被鄙视,被孤立,被排斥;情感上,他们被漠视,被压抑,被伤害。因此,他们很难体会到被爱的滋味,被尊重的感觉,他们的心理被蒙上了沉重的阴影。综上所述挖掘“学困生”的潜能在教育中的意义为以下几点:
     (1)挖掘“学困生”的潜能使其树立自信心,摆脱以往的阴影,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挖掘“学困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挖掘“学困生”的潜能激发他们对集体的热情,建立对集体的责任感,有利于班级管理。
      三、课题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及成因。
      2、对症下药,挖掘“学困生”的潜能。
     四、课题实施具体方法:
     1、调查研究,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及成因:
从学困生入校起,先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困”的成因,如查看各科目成绩、摸底考试、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QQ、E一mall与学生谈心等,从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因素
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和“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和虚无飘渺的网络世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也极易使他们迷失方向,无心向学。
   (2)家庭因素
有些家庭中的父母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有些家庭中的父母“望子成龙”,但却没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当学生达不到其预期目标时,就采取过激行为,以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因为受到父母亲的溺爱,学习上不能吃苦耐劳,毅力不足,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再有父母的离异也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增加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3)学校因素
有些学校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注优等生,对学困生像遗弃儿一样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他到无人关心,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有些学校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进度过快或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困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4)个人因素
主要在于学生心理方面,表现为进取心不强、求知欲低、信心不足、缺乏毅力和恒心。有些学生性格懒散拖沓、贪玩、自控力差、不肯钻研、成绩难以提高;有些学生初中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有些学生豹学习方法和习惯不正确、缺乏成功体验、对学习逐渐产生厌倦心理。
   2、对症下药,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能:
 (1)转变教育观念,多些耐心多些包容,用爱心激发“学困生”的潜能。
     “学困生”多数自卑,要想消除学困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进而帮助他们建立起真正的自信心,就要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来自老师善意和真诚的爱。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许多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也有智力平平、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有调皮散漫、懒惰贪玩、不思进取的“学困生”。
      无论面对何种教育对象,我们都应多点耐心多些包容,要经常创造各种机会,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关注坐在角落里的学生。记得在一节课的互动教学环节中,我把提出的较为简单的问题,指定让坐在最后排的一位男同学回答。当他站起来时,满脸通红,随即把头深深地埋在怀里,没有一点声音。周围的学生也满脸惊讶地回头看着他,还不时地发出议论和笑声。为了帮助他建立信心渡过这一难关,我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在他肩头上拍了几下:“老师相信,我们这位潇洒的男子汉是一定能把问题回答上来的!”他慢慢地把头抬了起来,随后我又提议全体同学为他鼓掌加油,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准确地回答出了问题,教室里又是一片掌声。事后在我组织的问卷中他写道:“以前上课我从来不发言,现在老师总是想办法鼓励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很让我感动。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多了,不但记住了许多知识,而且同学们也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我真的很高兴。谢谢老师!”
      合理运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帮助学困生认识自已的潜能,让他们明白只要不灰心、不气馁、不放弃、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自我的价值,赢得真正的自尊;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明白了自尊、自信与提高成绩的道理后,他们的自卑心理趋于缓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增强。
      但是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其自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新困难,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地呵护与扶植,于细微之处给予更多的耐心、关心、勇气和力量。比如,老师注意把微笑带进课堂;经常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无论对错都不担心被批评和耻笑,让他们有亲切感、信任感;发现课堂笔记没有作好,轻轻地接过笔来帮助他们在书上划上几笔;用鼓励的眼神暗示他们大胆发言;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等。这些举动看似很琐碎,但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细微而真诚的爱。
总之,想挖掘“学困生”的潜能,就必须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包容。
    (2)创新教学方式,让“学困生”得到自信,爆发潜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在包办教学的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致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性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就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
       比如,语文课如果一分析议论文,总说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入小说单元,点评其中的人物形象,脱口而出的是“捕捉准确,情感细腻”、“仿佛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讲到记叙文,分析其思想艺术,照例是“以小见大”、“重点突出”、“波澜起伏”;评述散文呢,我们更是头头是道,什么“如临其境”、“情景交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一旦消极情绪产生,“学困生”就会不断增多。所以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就要“以生为本”,探讨从实际出发的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充分展示自信的成果,体味学习成功的乐趣。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伪吞思想政治课教学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从这一点出发,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我们探讨创设了人人都能参与的开放教学模式,诸如:学生论坛、情景剧场、课堂辩论赛、时事述评、模拟法庭、热点评说、焦点辩论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倡导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互教互学的教学氛围。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主持人;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主人,他们既当“演员”又当“导演”,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困生”更能体会到自己地位的平等,从而主动参与其全过程。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是以生动性为出发点、以启发性为着眼点、以互动性为突破口、以实践性为途径、以真实性为落脚点。
       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学中,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困生个性的发展,能真正焕发出他们潜在的活力。如“热点评说”这种课,因为选择的热点来源于现实生活,多是新近发生的、影响重大的国际、国内时政大事,所以学生们尤其是“学困生”特别感兴趣,课后积极开展相关调查、资料搜集、及材料的整理等。一次在《和平年代民族精神的弘扬》评说中,准备最充分的大多是“学困生”。他们不但有整理的文字资料,还有打印的“新时期重走长征路”图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把国粹—京剧的图文资料制作成了多媒体,看来“学困生”学习热情和自信心真的被激活了!
       实践表明,要让学困生充满自信,就要大胆尝试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些信心和权力,让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儿困难,让他们真正自己动脑筋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锻炼自己大胆向前走!
     (3)讲究教育方法,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困生”潜能。
学困生心灵上往往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创伤,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其心理防线是脆弱的。他们的心灵敏感且富于自尊,极易受到伤害。
此作为教书育人的每一位教师对学困生就更应该注意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
      ①给学困生创造得到肯定的机会,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任何人都盼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学困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让学生给自己定位为学困生。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如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给他们极大的动力。
      例如,在一次班会上,我让同学们找一找自己的优点,其他同学都能说上一二条,而一位平时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的学困生却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优点。我让他再想一想,并开导他说:“每个人都会有优点的,怎么你没有呢?比如帮同学修理桌子、搞卫生等,难道你没有吗?那也算优点呀!”然后让大家帮他找优点,同学们说他扫地扫得又快又干净,关心同学,体育成绩好等等。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这么多优点。这时我马上给予肯定,表扬并委婉地指出他的缺点,我说:“如果你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那就更好了。”从此以后,这个学生上很少做小动作,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逐渐的进步了。
       ②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及适合的评价标准,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困生自身的特殊性,与优秀生相比,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困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评价他们最好不要进行横向比较,而进行纵向比较,注重发展学生的
      个性,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根据学困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发挥自己特长的各种活动,如故事 会、英语沙龙、篮球队、文艺演出等,既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又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了兴趣。例如在作业上,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水平来布置不同的作业,对学困生降低作业要求。如优秀学生的作文,要求生动、形象才能评优,而学困生的作文,只要求句子通顺、意思表达完整就可以评优。在考试方面,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可以评优,甚至还允许他们补考、重考,让他们也感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③慎重使用否定评价
学困生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尊重和帮助,渴望教师的爱心。爱心能使学生乐意向老师打开心扉、接受教育、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对学生冠以“你不行”、“你真蠢”、“你不是读书的料”之类的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循循善诱、注意发现闪光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要表扬学生,这样做绝不是怕学生不高兴,怕学生不接受批评,而是这样才符合学困生的实际。
      五、课题实验效果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坚持实施了上述措施,本课题得到了顺利的开展。现在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的“学困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学困生”树立了自信心,对学习有了热情。
如数控专业的吴某,他基础较弱,性格又十分内向不合群,无论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还是专业课的实训中,都因不能积极的参与导致“学困”。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每节课将全班同学都提问一遍,提问到吴某时尽量选择简单的问题并且及时给予鼓励,渐渐的他对学习有了热情,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而有了自信心的他,在专业实训中也投入了热情,在近期校内的实训技能竞赛中取得了第三名得好成绩。
      2、感受到爱的“学困生”,懂得了回馈爱。
      将关注的目光给予“学困生”,自然而然就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得到了关注,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真诚的爱,“学困生”们走出了自卑的心理阴影,走出了自闭的围栏,他们学会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掌握了正常交往的准则和技巧,他们变得热爱集体,不再是以往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目前我们的参研课题已到结题阶段,但对全校师生而言,我校“学困生”潜能的挖掘是才开了个好头。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关于“学困生”潜能问题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白城职业高中的教育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将用同样的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吉林省白城市第一职业高中  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力素质水准建模与研究课题研究员,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