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学兼长 神融笔畅
2013-01-26 15:48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 2013.1.21 13版 林膑 郑兴伟
我与赵振济先生相识已有十几年了,他原为河南省安阳市九三学社秘书长,现为正县级调研员。
初次交往时,赵振济先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广通经史,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德才兼备。而且,语似三江水,目视十行书。据所知,他参加工作几十年来,不管工作有多么繁忙,每天都要挤出一点点宝贵时间来练习书法,日久天长就写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不久前在他的办公室挂有亲书的一幅作品“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八个大字。从艺术上来看,具有雄肆奇逸,骤雨旋风,诡谲多姿,昂藏桀骜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深重、强烈、豪放、旷达的非凡气度。从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充溢着一种惊世骇俗的气概。他能在情感上的波澜起伏,回旋跌宕中,做到颇有情致,实为不易。这种酣畅中求严紧、有节制,看似浅直,实则沉挚。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无可端倪,神驰物外,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不愧为石破天惊之笔。
赵振济先生能写出如此高的艺术境界,我想不外乎文人所具有的四点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寄概深远,在浑成自然之美中,就能荡涤自己胸中之块垒。正是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才不事雕琢,一意贯串,直而实曲,笔无旁鹜。在时空上和情感上表达出神完气足,脉络贯输,丝丝入扣,戛然而至,于宏大中见精神和涵养。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情怀,在追求美好的思想境界中,释放出真实心灵感知。
赵振济先生是河南省林州市人,1954年出生于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安阳矿务局工作,从小在家父的严格管教下,就读唐诗、宋词、《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等圣贤书籍和练习毛笔字。少年时期,就已经广泛涉猎隶、楷、行、魏碑等书体。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字体在学生中可以说得上是个佼佼者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街小巷大字报满天飞。当时,还在上高中的他由于字写得好,经常被抽出去帮各单位写大字报和办宣传板报。高中毕业后,于1974年在安阳市建材厂参加工作。很快就被厂里委任为宣传干事,负责写材料、板报和车间标语口号。每到“五.一、七.一、八.一、国庆、元旦、春节”期间,就得要出写板报。那时,还是毛头小伙子非常热爱这项工作,积极性高,认真刻苦的办好每一期板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1975年举办的三省五市书法中,他的书法被展出后,更加激励对书法的热爱了。
赵振济先生是个有头脑、有眼光和有主见的人,当他看到将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时,除了练习书画外,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渴望有一天能到大学里深造。老天是公平的,机会总是留给有思想准备的人。当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明果断,粉碎横行霸道的“四人帮”后,开始恢复高考了,使许多有志青年得以满足求学的愿望。他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后,满怀信心的参加了第一届高考,考入了安阳市师范专科学校(现为安阳市教育学院)学习英语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安阳市九中教英语,后调入21中。在校期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校里的黑板报几乎都是出自他之手。那时主要写励志口号,比如马克思、毛泽东、鲁迅、高尔基等人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们奋发向好,做一个对国家的有用人才。他不仅字体写的出色,还经常给校领导写材料。在学校工作的12年中,教育界都知道他是个写材料的行家里手,小有名气,经常被抽到市教育局写大材料。
一次偶然的机会,安阳市总工会组织成立教工之家,需要几幅画和书法作品,就找到市教育局帮忙给写作品,教育局就让赵振济创作几幅作品送到市总工会。工会领导一看十分喜爱,就想把他调到工会工作。但是学校不肯放人,就此罢了。沙子掩埋不住金子,是金子就会发出耀眼光彩。1992年安阳市委统战部需要一个写材料的人,让市教育局给推荐人才。教育局推荐了他,经考查合格后,到市委统战部工作。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不同于学校,主要是做好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分工细、材料多、任务重。每年不仅要写市政协和统战部的工作总结,春节期间,还要组织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在畅所欲言中,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建议。整理成材料后,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同时,他撰写的不少议案和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后,这些条理清晰、主题明确、层次面深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开展好九三学社的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九三学社,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经常组织医疗、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送“科技下乡、医疗下乡、文化下乡、教育下乡”活动,使不少农民群众受益。
赵振济先生作为驻会秘书长,在长达20年的专职工作中,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九三学社的各项建议发挥枢纽作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当他尚未为官时,就有恭敬长者、谦虚和乐于助人的品德;当他为官后,又做出了造福人民,辅益领导的业绩,并以其良好的修养和学养,被河南省公安厅、安阳市检察院、监察局等多家单位聘为特约监督员。为安阳市统一战线,为九三学社争光添彩,先后荣获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优秀社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优秀机关专干”等荣誉;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中,还做了优秀秘书长经验介绍,全省17个地市也是唯一一个做典型经验介绍之人。
从赵振济先生所取得的工作业绩中,不能看出他对工作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的勤奋工作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练习书法这一爱好使终没有放弃过。在业余时间里,就经常和书法爱好者们在一起交流书艺,享受着书法带给自己的那份快乐。在对传统著名书家的经典作品进行广取博取,探索前行。在动与静,拙与巧、刚与柔中不断苦修、提炼、养蓄。从他创作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修养,看似平淡,但其中有股活力在静态中游弋潜行,静态的作品就像心如秋空的隐者,眉宇安详,不动声色,却使人心生敬畏。
当然,赵振济先生的书法是以隶书为主。他精于博古,在隶书中参与钟鼎、魏碑、行草等等书体,故能书写气势宏大,古味十足,隐约外张,动感刚毅。近年来,受中国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的影响,把书法重点转向主攻草隶。张海先生书法艺术创作秉承深厚传统,又体现出鲜明原创性,书风刚健浑朴,质实老辣,具有正大气象。“草隶”把汉隶、汉简、行草书笔意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汉隶为本,笔画纷披朴茂,劲健飞动,墨象氤氲,大气浑然。赵振济先生很喜爱这种书风,百临不厌,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在点画、结体、章法上下功夫,出锋圆劲修长如铁锥钢针,健劲无比,收笔回锋左上取势,劲如钢斧劈石,利剑削竹,雄健遒劲,干净利落。中锋细长飘出,如风掠杨柳,不乏诡秘。其笔法精湛雄强,韵味独具,有着浓厚的书卷气和审美情趣。
赵振济先生的书法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自然与自学严谨,一丝不苟、孜孜不倦是分部开的。我想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虽有娴熟的技法,但若无学问修养作底蕴,即有字外功夫,那怕毛笔运用在得心应手,也只不过是个写字匠而已。因此,他在练字的过程中,注重修身和习书。所以,书法里无不体现出学养、精神、气质和功力。这是他具有丰赡的综合素养和始终不渝的精神体现,在以纯净、唯美的审美品性中,感染着观者的内心世界。
真正好的作品,是人的思想、心灵和情感的写真,熔铸着一个人独特的思想情怀和艺术理想。这样,才能让人们去寻思和领悟它的妙境。
记者 林膑 郑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