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我尝到了“甜”头

 

           

我尝到了“甜”头

 

  安徽省灵璧示范学校、灵璧职教中心   李德忠

 

新课标对教和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退出三尺舞台,有台前走到幕后,有主要演员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验收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开始接触新课标,很不习惯,以前课堂上以我讲为主,顺便的表示性的设计几个问题找几个学生提问一下,也美其名曰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如今放权给学生,生么都让学生先说,一下子觉得很不适应,很有些失落感,实施起来很是被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感觉真是不一样,其中有门道,里面有学问: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见长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强了。仅举一例佐之。

教学《孔雀东南飞》,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乐府诗”、“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布置学生认真阅读诗文,理清诗的故事情节;结合“注释”吧务重点词语的用法;画出不懂的词句;针对相应的内容自己设计问题;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等等。课堂上先由我设计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其结果,学生的回答,无论从材料的整合上还是在语言的组织上,虽不能说天衣无缝,但也算得上合理有序。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自由提问,如“焦母”为什么要遣归刘兰芝?“刘兰芝”为什么要在离开焦家时还要“严装”?“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什么不携手私奔而非的去死呢?“刘兰芝”为什么还要向焦母辞行呢?向“小姑”辞行时为什么“泪落连珠子”?“结尾”为什么要写“魂化鸳鸯”呢?等等。学生可谓“问”思泉涌,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并未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学生之间互相回答,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变成了参与者、欣赏者,乐在其中。一节课下来,学生趣味十足,老师轻松愉快。

学生心细如发,他们连一些细小的问题也不放过,有时是出人意料的,如学生提问:“孔雀”为什么要向东南飞?“焦仲卿”为什么要“自挂东南枝”?课前备课时并没有考虑这个“东南”的问题,经此一问,当时真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无奈我只好故作镇静地说:这个问题六代下一节课解决。回到办公室后,我和同仁们谈及这个问题,并向地理、历史老师讨教。最后达成共识:我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方气候温暖,万物勃发,古人视之为吉祥。另外,人若作古殡葬,墓穴的走向往往有“头枕山脚蹬水”之说。总之,这种说法的流传应归结于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或传统的文化心理。经此一论,我增长了知识,也满足了学生的求职的欲望。

这次继续教育,当学习到教师专业标准时,回想起上面的往事,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过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能主动的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如此你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达到教书育人德目的。另外,教师的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统筹兼顾相关的学科知识,甚至边缘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教师的奋斗目标应该是探究型,学者型的。为了不愧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我们应该学无止境、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