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以雅文化建设引领农村学校内涵发展

 

 

            /齐桂芹 王月慧

 

山东淄博辛店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城乡结合部的六个村居,外来临时务工家庭子女占到60%多。学校,作为影响区域文化的主导力量,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周边环境,改良文化土壤,成为学校的神圣使命。学校结合工作实际,08年开始,深入实施雅行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品位,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聚焦社会现实,深层思考雅行教育的现实意义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当年播出的时段里,媒体跟进了一系列的调查,得出了很多组数据,其中的一组数据是这样的:在受访公众眼里,目前中国只有在人口和体育两个方面堪称大国,而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公众对中国已经是“大国”的认同度都不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5.7%的受访者认为,我们在国民素质方面还与大国形象相去甚远。

当出国旅游的中国人的“不文明现象”被披露之后,当清华教授断言“中日国民素质差距达三十年”之时,当国外的一些参观地点只用中文写着“谢保持安静”时,多少国人心头沉重…

正如四年前国人承办奥运时,现副总理当时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所言,奥运期间,“外国客人要看的是中国人什么样,而不是大楼什么样”。

国人素质的提升,我们做教育管理者责无旁待,“大国崛起,始于小学讲台”,“国人素质的普遍提升,始于农村小讲台”。

 二、立足学校实际,确立雅行教育的共同愿景

我们辛店中心小学的核心文化是“雅”。我们的愿景就是让孩子们变的有礼貌起来,学生管理变得有序起来,同时,我们也要求我们的教师从着装言谈做起,举手投足,以身示范。

我们把雅文化核心理念落实到校风、教风、学风的孕育培植上。

 是人格与智慧的最高境界,代表言行的标准,心灵的美好以及情操的高尚!她含有优雅、文雅、儒雅、高雅的意思,其核心含义是希望我们全体师生,在雅文化的熏陶下,实现塑造文雅的学生,培养儒雅的教师,打造高雅的学校的终极办学目标。

三、结合和谐德育建设,完善雅行教育的体系建设

我们推进雅行教育的策略之一就是推进德育序列化活动。我们本着德育工作从整体入手、从部分深入的科学思想,围绕雅文化建设,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社会经验等规律,按年级分层制定不同年段的教育培养目标,全方位构建了以 “三爱”、“三自”、“三雅”为主线的德育网络。

我们通过广泛论证,确定了每个月的主题教育活动,系统设计了各年级每个主题活动月的参考活动题目。这样的设计,使学校的活动更系统,同时在活动实施中及时渗透雅行教育,让孩子们有效有序的参与活动,让德育活动更丰满。

四、不断深化管理创新,确保雅行教育的实效

1、雅文化创新从校长做起

    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学校文化就是校长文化。老板无文化,企业无文化;校长无文化,学校无文化。所以校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教育是做人的事业,对于校长而言,人文心理素养的提升,应先于专业化的成长。只有当一个人实现了内心的构建与整合,心理健全,心态平和,能做一个很精彩的自己,才能带好一所学校,也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更像校园,使全体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雅文化创新从课程做起

学校搭建了天天5分钟雅行教育课程平台, 内容涉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每一个项目,如两操习惯、集队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课堂内外习惯、以及好人好事等等。同时,学校编排了《弟子规》韵律操,创建了以上扬的嘴角为主题的家文化,通过生活德育,让学生努力去做一个讲文明的人。

学校认真执行区教育局制定的体育、艺术、科技2+1+1工程,和421项目管理工程,利用每周三下午全方位开设校本课程,让每位学生在学校都能有两技一能.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在活动中评选各种雅行明星雅行标兵,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做一个讲学习、有特长的人。各班把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图片资料全部制作成小看板放在教室内,每个学生做班级雅行教育导游员,由学生做讲解员,讲解本班的活动文化。

3、雅文化创新从评价做起

我们确定了雅行教育的评价原则:每个主题月一个评价表、每个主题月一次汇总、和学生多元评价相结合。根据月主题教育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有老师指导学生做好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推动学校雅行德育向家庭延伸、向社区延伸、向未来延伸。

    三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学校一直是区素质教育示范单位、区德育管理先进单位,是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特别是艺术教育、书香校园建设推动了学校雅文化的建设。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社会环境,为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