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社教百科>>

浅析左权县温室、拱棚种植模式的调整

                                                                文/靳玉峰

        近年来,左权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设施蔬菜的扶持力度,全县设施蔬菜发展有序,对稳定市场供需、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设施蔬菜生产以反季节生产为主,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针对当前温室、大棚种植生产现状,就调整种植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

         1、气候条件影响:持续阴雨天、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足,导致温室内部气温偏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积温和积光时间延后拖长,各项生理机能失调;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产品产量质量下降。有的温室虽采取了人工补光和增温措施,但无法解决地温偏低的根本问题,根系几乎停止活动,所以效果仍然欠佳。

          2、温室结构差异:红砖墙体的保温性显著低于夯土墙体,尤其在较长时间的弱光条件下,白天室内蓄温少;加之夜间墙体向外导热快于土夯墙体,使室内温度很难保持在一定水平,作物长期处于极限低温环境下,仅能勉强维持生命,根本不能进行产品的生产。

        3、建设选址不当:如西崖底、殷家庄等地温室,距高山较近,在日照短的季节,上午10点半还见不到直射光,下午3点多就要盖草帘。遇到原本就光照不足的气候,更是雪上加霜,冬季生产的作物几乎全部受到冻害、甚至毁秧重栽。

         4、栽培技术不精: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作物生长不良的现象较为普遍,规模小而散,技术操作就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生产大户聘用的工人,大部分是临时性工人,流动性强;在技术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生产中对技术员的依赖性很强,造成操作管理人员技术素质低下,导致温室生产水平不高。

         二、温室种植模式调整建议

         针对温室的具体情况,我们通过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合理搭配,进行不同形式的茬口安排,即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达到周年生产目的。

         1、红砖墙体温室和弱光照地带温室。主要包括西崖底、下口、殷家庄、故驿等村,这些区域日照短、温室保温性差。

         模式之一:11月中旬定植甘蓝(65天品种),2月上旬收获;2月中旬定植西红柿,7月中旬结束;7月下旬定植甘蓝(80天品种),10月上旬收获。在最冷和最热时期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品种,实现一年种植两茬甘蓝,一大茬西红柿。

          模式之二:11月中旬定制甘蓝(65天种),2月上旬收获;2月中旬定植西葫芦,6月中旬结束;6月下旬栽植大葱,10月下旬收获。这种茬口安排,可有效地降低温室病虫害的发生。

         模式之三:2月上旬定植西葫芦,6月下旬结束;7月上旬定植西红柿,直至12月下旬结束,严冬时休棚。

        2、土夯墙体温室

        模式之一:11月份定植西葫芦,6月中、下旬结束;7月上、中旬定植西红柿,直至12月拉秧。一年两大茬,可在新、旧年期间不断上市、效益较好。

模式之二:10月上、中旬定植西红柿或黄瓜,6月下旬结束;7月上旬栽一茬大葱或秋甘蓝;如果肥水管理得当,可一直延迟到8月上旬,8月中旬栽一茬甘蓝(50天左右的品种),不影响下茬秋冬季作物生长。

       由于土夯墙体温室有良好的保温性,亦可参照红砖墙体栽培模式。

        三、拱棚种植模式调整建议

       一般情况下大棚只进行一年一大茬的生产,但在麻田、桐峪等无霜期在180天以上的区域,可完成一年两茬的生产。

        模式之一: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甘蓝(45天种),4月中、下旬收获;5月上旬定植西红柿,可延迟到10月下旬。

        模式之二:3月下旬定植西红柿,留4—5穗果,8月上旬收获完毕;8月中旬定植甘蓝(60天种),10月下旬收获。

        模式之三:4月上旬定植西红柿,10月上旬收获毕;10月中旬直播越冬小葱,次年4月中、下旬再定植西红柿或其他品种。

         通过采取上述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温室、大棚的利用率,减轻不良气候对作物的影响,实现设施蔬菜周年生产,从而大大增加了温室和大棚的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山西省左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