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建立四级联动、全模式网格化消防防灭火机制
2012-11-12 15:25 2012年11月12日今日文教A16版 未知
本报讯 “单位、社区(村)、乡、公安消防队”四级消防力量联勤联动,成立最小灭火作战单元,开展本地区消防安全灭火、检查、宣传工作。11月9日,“全国消防日”当天,北京朝阳区举行了最小灭火作战单元推进会。全面推广“单位义务消防队,社区(村)专职消防队、乡专职消防队和公安现役消防队”四级联动的最小灭火作战单元机制。活动上,朝阳区还将消防安全纳入全模式网格化管理,将防火检查纳入1500名城市监督管理网格监督员职责。
“着火了,马上启动预案,义务消防队迅速到场处置……。”当日,十八里店乡进行了最小灭火作战单元演习。演习模拟辖区吕家营村一家具厂二层着火,火灾发生后单位立即启动预案并迅速向村、乡的专职消防队报告和拨打“119”报警。吕家营村专职消防队、乡专职消防队、公安消防队先后赶到现场,迅速开展救人灭火。10分钟不到,初期火灾被成功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现场十八里店乡安监科闫科长介绍,这几年来,他们结合地区火灾形势,在乡一级成立了专职消防大队,在各村成立了专职消防分队,并建设备勤点13个,购置7辆专业消防水罐车、8辆消防摩托车、9辆改装消防水车,组建了“单位、村、乡、公安消防队”四级联勤联动的最小灭火作战单元。近年来,参与灭火作战40余起,其中有10多起火灾是赶在公安消防队到场之前扑灭的。
据朝阳消防支队门永贵支队长介绍,最小灭火作战单元建设主要是在全力推进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弥补公安现役消防力量的不足。该机制主要是整合现有资源,在发生火灾后,按照“1、3、5、10”的火灾扑救标准,1分钟内单位义务消防队到场,3分钟内村(社区)专职消防队到场,5分钟内乡专职消防队,10分钟内离火灾现场最近的公安消防队到场,从而达到“灭早、灭了”的目的。各专职消防力量建立统一的调度体系和机制,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各级专职消防队员平时是宣传员和检查员,走街串户开展消防安全巡逻检查和宣传工作,发生火灾后是战斗员,负责初期火灾的扑救,从而防止火势蔓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日,朝阳区也将消防安全纳入城市监督全模式管理体系。朝阳区1500名网格监督员也将担负起消防安全检查任务。该体系将全区划分为237个“管理网格”和8070个“技术网格”进行精确化管理,制订完善了安全出口封堵等10小类33细类数字化消防安全工作标准,确定了3万余家消防安全常态化监管单位,规范了消防安全问题的立案结案、复查核查程序,每天派出1500余名网格监督员,沉入网格,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和宣传工作。
当天,最小灭火作战单元组建工作正式启动,朝阳区政府健全资金投入、物资储备、装备建设等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消防灭火救援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府信任、战斗力强、人民信赖”的社会消防力量铁军,全力构筑“以公安现役为主,政府专职消防队为辅,最小灭火作战单元为补充”的灭火救援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