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朗读——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第二初级中学  朱彦芳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摈弃。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诵读是贯彻新课标、实施新课标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实现新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不该忽视。但是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容乐观,一些学生读课文不是结结巴巴,就是添字、丢字,或是读错字,更有甚者还不会断句,往往是文章已经学习结束了,可学生读起来却还是结结巴巴,即使是要求背诵的内容也是唱书式地背下来,根本谈不上声情并茂的投入。

有不少老师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听过不少老师的课之后,发现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让学生翻来覆去地读几遍课文了事,往往是你读我读大家读,读到最后还是在一个层面上兜圈圈,除了感觉太吵闹好像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如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读出韵味个人认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在于读的形式有多少,不在于读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读的是否适度,是否富有实效。如初读时可采用自由读,轻声读,为的是读通课文,通过听觉送辩别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读顺,实现整体感知;精读时可采用指名读默读或分角色读等形式,走进文本,产生体验,展示个性经验;总结升华时可采用诵读或齐读等形式,从而领悟方法体验情感,外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增值效应,在实际教学中,我摸索了几条经验,现分述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激发朗读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到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事,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融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本之中后再去读,这样的读才会更生动。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在指导朗读时,我边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各种美丽画,再配上优美音乐,学生可谓大饱眼、耳福。这时,我要求学生置身画面中,在文中把这一幅幅画面找出来,顿时,拘谨的课堂活跃起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希望能上台来表演一番。他们一边读,一边配上动作,读得有声有色。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把文本的内容、自己的感受演绎了出来,只要学生的表演到位了,文本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把兴趣作为朗读的切入点,善于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必能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二、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扩大学生朗读的空间

虽说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但对学生朗读能力,仅靠课内有限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有意识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快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经常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课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比如,可以利用班会或自习课,举办专题朗诵会或朗读竞赛等,创设有利于训练的氛围,学生兴趣浓厚,反应十分强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不断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多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但朗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