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2012-09-24 14:58 2012年9月24日今日文教A2版 段利平
河南省安阳县辛村乡辛村集小学 段利平
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教材中的许多篇目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一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二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