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2012-09-24 10:27 2012年9月24日今日文教A10版 孟灵芝
河南省安阳县永和乡第二初级中学 孟灵芝
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每一个一线教师的心灵,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每一位学生喜欢语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语文本来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情节,只要学生情感投入,就不难掌握其内容,兴趣盎然。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非要对每个词语进行精确的解释,对课文的理解要求答案统一,分析结构模式化,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把语文讲得越来越艰涩、枯燥,很自然学生对学习语文就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词汇教学上,我认为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体验,教师适当地加以指点,在反复的阅读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对某个词语会渐渐地由感性认识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对某个词不仅会认、会记,更重要的是会用,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词语。
对句子的教学也是这样,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纯粹从句子的语法结构上进行讲解,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句子分析的厌烦。无论什么样的句子,只要进入文章,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都表达一定的感情。我们或能把句子的结构和作者的表情达意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因此,在对特殊句式的讲解中,和课文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句子,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们何乐而不为?
对于课文结构的分析或故事情节的理解,我认为更应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挥,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面儿是不同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改革中的课堂要求分小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内讨论后再向大家展示,择其优而学习,当然分析的结果是不唯一的。也可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仔细琢磨、认真推敲去划分文章的结构、情节,一个目的,把时间还给学生。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样我们的新课改才能得以进行的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