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黄利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要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江泽民同志也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可见,当今的教育必须创新,这是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也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必须创新,在作文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来实施这个战略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出思维定势,增强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敢于打旧框框,在常规思维中突破。表现一种创造能力,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创造性活动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

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在可能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预想可能。对于一般性的作文命题,都有一个基本思路。长此以往的照搬旧方式,旧思路,很自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不变的思维定式,是会阻碍最佳构思出现,体现不出文章的新意来。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应走出思维定势。

就拿人们常说的“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谈谈。这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新的思路,使之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集合思维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多种假设方案中确认选择的一种最理想、最合适的假设或经过检验、采纳一种假想,得出一个标准的情况。如果能把这两种思维交替运用,就会出现一种新思维。当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思维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思维空间,使学生活跃起来。”如在命题为“门”的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可以引导学生对“门”的分析,有房门、楼房门、茅草门、木板门、铁门、学校门、教室门、住房门,从现实生活中住房门、房屋门,引伸到足球门、门球门、国门,甚至还引伸到有巧设机关的防盗门,金库门,及科学大门。深一层分析,有的人找不到门,有的进不了门,有的虽然进了门,却出不了门,有的永远只能望门兴叹,这样分析,让学生思路大开,写起来,可能就会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再如:“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前者是一种不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思维过程,就能作出新的判断,就能产生新的观念的思维方式,近乎于猜想或假设。这就是人们的“顿悟”或“灵感”,这种思维,在众多的学生中都有这种思维,这种让学生即兴写作或演讲时,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而那种“分析思维”则不一样,其恰恰相反。这两种思维若能交替使用,可能会产生一种创新思维,因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可以互相补充的。例如命题为《夏夜静悄悄》,很难以静写静,如果能转移角度,以“动”写“静”,就容易得多了。采用逆向思维,把植物拔草的声音写出来,把小虫吃叶子的声音写出来,以“动”写“静”,这样的表达效果会更令人满意。

二、发掘事物中的哲理。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联想发掘蕴含于事物中的哲理。如:现实生活中的铁会生锈,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哲理:人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不拒锈抗腐,人也会变质,变坏的。多少官居高位的大官,对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贪污受贿,最后变成阶下囚。而古代的明镜高悬的包公,两袖清风的于谦,以及现代的严于解剖自己的鲁迅……却能拒锈抗腐。这也可以让学生在发掘哲理中创新思维。

如命题为《镜子》,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思维,一是真。是事物的真实反映;二是空。内涵大,只可见,摸不着;三是明。清楚明了。因为镜子摄进而不拥有,纳入而不私藏;全面收入,而不自私,自愿反照于社会。所以镜子能以一片而收摄一切,以有限而容纳无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如果学生懂得了事物的哲理,他们自然水到渠成地想到了科学家、教师、父母、好友……

因此,作文前引导学生点明作品的哲理,领会其内涵的美,诱发其表达的美,这样使学生作文时便于提取材料,准确地表达思维,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拓宽写作思维,自然会成功地完成一篇好的作文。

三、调整师生关系,尊重创新人才。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最根本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这说明当今在教育上创新的重要。

创新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要摒弃旧的教育模式寻求新的途径。因此,调整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环境,达到师生间互敬、互爱、互学。现在有专家认为“尊师爱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规矩已经不太适应当前教学形式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创造力较强的学生,多数不属“乖孩子”。他们不受约束,言行不合常规,但他们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可取的。

人的创新思维产生与他们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有的思想活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而有的则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不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前者往往是“不太听话”,后者常常受老师欢迎。据说:爱因斯坦上课时就因“顽皮”影他人学习被开险学籍的。爱迪生从小就因为常向老师询问:“2+2”为什么等于“4”,被认为是荒唐、捣蛋被赶出校门的。其实,学生在“调皮”、“捣蛋”甚至“荒唐”中很可能就会包含着很多的创造性因素。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在培养创新学习中,学生的人格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学生的自信、进取心,热情、勤奋、实干等的人格因素。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大胆地去构思,不要受“自我限制”而不敢动笔成文。反之,会阻止学生不敢写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也难于提高。

因此,笔者主张教师要鼓励学生,胜利就在眼前,要他们执着地追求,在追求中强硬创造能力的双翅,必能发表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失败、挫折和老师的鼓励中品味追求人生,锻炼创造能力。其实老师的鼓励是学生创新的风帆。让学生处于宽松的心理状态,自由自在地思考问题,是提高作文能力很好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职业技术学校)

                                                       (2012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