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甘肃省成县西关小学 张智锋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并通过广泛的迁移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实验研究决不是只以每学期一至两次的活动来达成的,而是要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如何通过有效性教学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积极探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粗拟了几点操作策略进行实践和研究,希望能在探索和反思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一、充分挖掘教材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因此,首先就要挖掘教材,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材料,让学生放手实践。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创造地运用教材,尽量增加计量、统计知识的教学,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自主参与实践探究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问题。

    二、重视数学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生长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正如《大纲》中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数学学习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操作和体验

  (1)重视操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操作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2)重视体验。要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给孩子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

    四、建立课外数学学习活动载体 

    要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但学生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象所难住。因此,课后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1)建立数学学习体验小组。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经常进行参观、调查、墙报宣传或听讲座,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记载着学生自己采集来的生活数学题。它可以是采集校园生活中的数学,也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可以是亲眼所见的,也可以是亲耳所听。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可以反映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认识人生的真实现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交流、展览或评比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

   (3)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我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原动力,对于知识学习而言兴趣更显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自然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可想而知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困难重重,老师作为外因,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五、运用直观教具,此时无声胜有声

    直观教具因其真实、具体,手可摸眼可看,有的甚至能闻能尝、能动能静,特别利于强化视觉功能,调动多种感官联动,全方位去感知,从而有助于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因为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生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自行收集(搜集)的教具,就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甚至去创造,当然更要容许学生犯错。如在教授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时,我布置学生每人搜集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或图片。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将搜集到的球体、圆柱体进行归类,然后在教会学生获得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知识,对球体和圆柱体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代表上台来判断学生们搜集的实物是不是球体或圆柱体,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已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因而学生特别在意别人的认同或反对意见,在此过程中实际上也发挥了学生互相教育的功能,学生不知不觉中自行纠正了错误,澄清了认知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