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再谈学生创新能力

河南省滑县城关镇大吕庄小学   张殿兵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因此,在教学中凸显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学习方式,应该体现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培养真正意义的创新人才。

    一、密切联系生活是创新的基础

   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切实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千米²、公顷”时,教师不可能拿出更好的教具并形象的说明这样较大的面积单位,而用讲解的方式发挥学生想象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教师在充分安排之后,把学生领到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围站一公顷的面积,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也能较好的理解千米²的面积单位。在独特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更有创新性。

   二、感受体验是创新的重要环节

   新版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它是学生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空间的必由之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充分利用学具纸张、剪刀,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再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图形。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在交流中理解,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还会创造性的想到旋转,并与生活中屋门的移动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三、让学生当名副其实的课堂主人,创新将随处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的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让课堂彰显活力,变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大胆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说出“我觉得”、“我不同意”、“我还有补充”等语言。学生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不管在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上,目标内容的修改上,无不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了不可替代的高度,也把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提到了及其重要的位置。这就为数学教学改革即提出了要求,也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