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试论山西民歌的独有特色

山西省文水中学校     王敏

摘要 山西是我国古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山西民歌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源自于山西各地区不同的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音乐文化传统,更直接的源自于人民的语言与风俗习惯。

关键词 渊源;语言;题材;地域性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富文化底蕴的地区,这里是中国人类的祖先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代的山西人民,脚踏着丰厚的黄土高原,面对着奔腾的黄河鸣唱,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一、山西民歌的渊源

        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到,这里有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战国时的编钟、编磬,还有侯马出土的东周时铸造编钟的陶范。

从文献资料来看,山西自古迄今遗留着浩如烟海的民歌艺术作品。山西南部地区,长期处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圈的中心地带,尧、舜、禹时就曾以此地为华夏民族的政治中心,其传统文化在全国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集的《唐风》中的《鸨羽》《椒聊》《葛生》《绸缪》 ;《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共十九篇,大部分是采自山西。建国后,山西各地都涌现出大量的新民歌,在内容上更为深刻,形式上更趋于完美。

 二、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语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之所以能孕育出特有的山曲,开花调等典型的音乐艺术品种,是因这里拥有独具特色的地方语言文化富矿。历史悠久的山西民歌深深扎根在山西方言的沃土中,质朴而鲜活,言浅而意深;既是新鲜活泼的民俗生活事象,又有古老深沉的文化内蕴,传递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

山西民歌歌词的独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叠词的大量运用。山西方言的叠词特别多,在歌词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这些词在叠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但最终都能传达出更加生动而丰富的意义。如河曲民歌《想亲亲》中“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灯锅锅点灯半炕炕明”;《会哥哥》中“门搭搭开花呀不来来”;左权民歌《杨柳青》中“一铺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等。以上例句中的叠词都是人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日常生活话语,极富山西特色,它们叠出了劳动人民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形象生动,淳朴生动,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真切抒发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同时使歌曲节奏、旋律跳荡激越,曲调流畅优美,浓厚的山野风味动人心扉。

即兴性是山西民歌方言的另一个特色,具体表现在题材方面和用词方面。劳动人民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做甚唱甚,想甚唱甚”,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其主题更是涉及世情风物,爱情婚姻,社会斗争等多个方面,很少带有修饰,并且内容要合辙对称,上口押韵。浓重的乡音都赋予山西民歌亲切感人的魅力,七沟八梁的黄土地给予山西民歌跌宕起伏动人的音乐旋律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地方特色,展示了山西民歌鲜活、质朴的音乐美。

山西民歌中保留了大量的不加修饰的民间土语,这些“土得掉渣”的乡语乡音大量采用生动形象的生活用语,辞浅而意深,是山西民歌歌词的又一特色。在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方言俗语早已化为生命里的基因,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依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三、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题材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山西民歌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着山西人民的生活和历史。

1.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民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但生活依然极为贫苦。为生活所迫,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哭别亲人去口外(内蒙河套一带)谋生。这类民歌如运城的《回头看》,汾西的《扁廷扛长工》,宁武的《死活不种财主的地》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河曲的反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的唱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辛酸,深受人们喜爱,不但广泛流行于全省,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民歌 

这种题材的民歌中,感情的评论是非常准确的,歌者以“情感生活化”的角度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没有今天的“时尚情歌”的模糊与暧昧,它传达着自然人性与感情的直接感受。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桃花红杏花白》、 河曲山曲《想情人》、左权的民歌《苦相思》、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依心小话话说不完》等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朴素纯真爱情的自然流露以及自我不断探寻生命意义的体会和感悟。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历史传说。这类民歌有传播知识的作用,它丰富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启发了人民的智慧;或是借古抒怀,以此寄托人民的爱憎感情。如《杨门叹三声》《珍珠倒卷帘》《祝英台下山》《游湖》《三国调》《张生戏莺莺》《左权将军》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如左权县的《打红都炮台》、《黄岩洞大胜利》、《窑洞保卫战》;代县的《打飞机》;沁源的《周西岭战斗》;临县的《打石门坞》;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粉碎九路围攻》等等。这些民歌虽然大多是具体地歌唱了某一次战斗战役,但是由于他们形象生动,以讥讽和藐视敌人的口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战斗的情景和胜利的喜悦,表现了革命人民的必胜信心和英雄气概,又配以为群众所熟悉的曲调,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广为传唱。

5、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的歌

在山西民歌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的歌,反映的生活面极广,数量也很多,凡是农民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几乎无所不包。每首民歌,都从一个小小的生活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各种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自然现象的看法和意见,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他们的美丑观、是非观和善恶现。如《割莜麦》描写情人双双在深山“割莜麦”、“挖山药”的动人情景;《打硪歌》《拾豆豆》《打酸枣》也真实的反映了山西人民的生活;《交城山》中莜面,栲粩粩,山药蛋等真切的反映了交城人民的生活风貌。
    
四、山西民歌的地域性
     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高亢辽阔,音程跳跃大,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和辽阔,而且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如《打酸枣》《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绣荷包》等;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由于这一带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再加上近代社会商贾流行,所以这儿的民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为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如《送樱桃》《绣花灯》《哭伶仃》《打冻凌》等;晋南的民歌感情热烈如《走降州》;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乡土习俗气味较重,如《梳妆台》;

生于斯,长于斯。奇迹般的诞生在华夏始祖生活的黄土高原的山西民歌有着巨大生命力与艺术魅力。昔日山里人唱的野曲儿如今已成为中国民族百花乐园中的艺术奇葩,成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掘,整理,研究,推广,历经数千年沧桑,山西民歌依然会以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在中华大地永远地绽放。

参考文献:

[1]张沛《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人民音乐家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2]孙跃云《论山西民歌的美学意蕴》 黄河之声,2004,(5)

[3]周大风《漫谈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12期

[4]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2版

[5]赵文平《论山西民歌与云南民歌》民族音乐,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