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课堂应该有“狂欢”

                  文/李明山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考入高中后,对那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出了抗议。他们已经习惯于新的课堂所带来的自主学习,对被动地听讲的模式已经不能忍受了。”当我读到2011119日《中国教师报》上的这句话时,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我感到,我们中国教育仿佛患了“痴呆症”一样,对外界、内部的呼声都没有了感觉,因而才进步缓慢,光打干雷不下雨,导致八次课程改革后,教育这片试验田里仍是干旱不已。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的高中教育听不到杜郎口的孩子那声声的抗议?那抗议是对戕害自主学习的被动听讲的旧模式而发的,那抗议是下一代要自主健康成长的呐喊。可是,如果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前十年的速度来预测的话,作为“应试教育堡垒阶段”的高中教育的课程改革进程将会更缓慢。我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们还要在戕害自主的课堂上忍受多久的折磨。我真想大声呼吁:中国教育,醒醒吧。

因为我们的昏沉和痴呆,我们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力。因而,每年我们的工作总结里便只剩下了片面的成绩与所谓的“辉煌”。我们只看到了有多少多少学生考上了重点学校,成为了行业精英。我们却没看到有更多的学生初中没上完就半路辍学,成为了“半成品”。而且很多的“重点高中”的好多学生也是“熬”不到毕业便会弃学而去,即使正常毕业的也有好多成为了百无一用的“书呆子”。我们在骄傲于多少多少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后,更没有看到只有少数大学生干成了事业,而多数大学生毕业几年后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甚至成为可怜的“啃老族”。

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当我们还在无视那占多数的辍学生、失学学生、高分低能学生时,我们教育这个“良心活”便真的没有了“良心”。而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杜郎口初中毕业生在高中传统课堂上的抗议,这“天籁之音”在提醒我们的教育要正视我们的良心。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职责——培养学生自主、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杜郎口,也只有他们的学生敢于正面大声的抗议。而其他学校的学生的“另类的抗议”之声,我们似乎听不到了。那“另类的抗议”就是:学生的中途辍学,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学生在课堂上的失神,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的令人痛心的冲突……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层出不穷?为什么老师们的“好心”总是被学生当成“驴肝肺”?如果我们都能像杜郎口中学那样,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教室成为求知的殿堂的话,我们的学校里还会发生上述怪事吗?

这些年,我听到了许多对“杜郎口模式”的非议之声,但杜郎口的追求是毋须非议的: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室是学生自由求知的殿堂。我相信,如果我们的教育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的“抗议之声”将会消失,我们的课堂上响起的将是“生命的狂欢”。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龙安区北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