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语文阅读,个性释放的舞台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一中 王天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 反复朗读,走进文本

  每篇文章的习,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做好朗读要求。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对一篇文章第一遍的读,要画出生僻字、不理解的字词,并通过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决。这一遍的读是最基础的。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感情。通过第二遍的读,整体感知课文主旨,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文意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是进一步解读文本的方向。因此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非常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指正学生的感知、理解正确到位。三读课文,读出感悟、启迪。第三遍的读,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这一层次的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对生活的认识层面不同、与课文的对接点不同,感悟也就会各有千秋。

   

    二. 字斟句酌,感悟文本

    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段,读一读,写一写,谈一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我的学生们已本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养成了对课文作批注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学生在批注课文时,或对文本字词用法,点评其精辟而不可更换;或是就文本精彩句子,谈其精妙不可或缺;或就事论事,在原文中深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是别出心裁,用点儿修辞,使批注同样具有了艺术性;或是深入内容,人性、赏风格,批注犀利,有见地······

     三. 入情入理,文化人

    阅读教学就是从一个、一、一个句子入手,踏踏实实地品味语言,从中品出工具品出人文。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从固化的文本中有所悟,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所为,最终为现实的学习、生活服务。只有把固化的文本与鲜活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学生才会有了熏陶,有了素养,有了能力。 

    化人学生通过解读文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悟,并把这种感悟活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化文学生能把自己所学、所思、所感写下来,形成书面文字,最终落实到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上来。 

    四、个性解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个性解读文本,不是无原则的解读,解读要有尺度要立足文本个性阅读需要理性辩证的思考,更需要全面反思,认真纠正。

    个性解读中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失和错误,老师不能“好好先生”。不能无原则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学生对文本的穿凿附会的认识和评价,一定要予以否定。对准确的、有创见的发言要及时表扬激励,对有明显偏差的观点要及时点拨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