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少 学校要求高中生每天阅读原著20分钟
2010-05-10 10:47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5.3.14 佚名
中学生阅读少 学校要求高中生每天阅读原著20分钟
中学生阅读少,学校动真格布置“作业”——
针对中学生阅读少、阅读面窄的现象,上外附属大境中学日前发起“读文学、读原著”行动,规定学生每天阅读原著20分钟。为保证效果,要求学生每天写2-3句的读书笔记,家长签字监督。这一项特殊的“阅读作业”也引起了各方热议。
学生多数不读名著不看报
在上外附属大境中学日前举行的中外文化阅读节上,该校宣布:为培养阅读习惯,结合该校外语特色,在高一年级两个班进行如下试点:规定学生每天阅读英文原著20分钟,并推荐了14本短小说原著和14本根据世界文学经典改编的原著读物,要求学生在两年内完成这一阅读计划。
推出这一举措的初衷何在?该校副校长罗永祥告诉记者,目前中学生不爱阅读、阅读量少的现象引起了他们的担忧,有部分学生甚至连不少国内外文学大家的名字都叫不出。令他感触深刻的是,一次面试语文老师,一位来自某名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居然把《家》、《春》、《秋》的作者张冠李戴说成老舍,在老师的再三提示下,仍“执迷不悟”。
“别说是读名著了,现在很多学生连报纸都不看。”本市某示范性高中的毛老师说,他曾在班级里做过一个调查,请学生说出沪上部分知名媒体副刊的名称,班上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出来。
“阅读作业”需家长签字监督
上海市德育协会关于青少年阅读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们比较偏好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部分为动漫、娱乐新闻、言情小说等,而喜欢阅读世界名著与科普作品的学生比例较小。且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读实体书籍。
推出每天阅读20分钟的举措后,为了保证效果,罗校长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要求教师精简作业,为学生阅读提供时间保障;另一方面,要求家长签字监督,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捣糨糊”,他们还要求学生每天读完后,用2-3句话概括所读篇章大意。“既不让学生感觉负担很重,同时也防止他们敷衍了事。 ”罗校长说,为此,学校还每周开设了一堂“阅读课”,让同学们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朗读部分经典片段,体会文学的魅力。
“我们实验下来,效果很好,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原本只要求写2-3句话,可学生一写就是半页,不过,我们还是告诫他们,阅读贵在坚持。 ”罗校长说,学校也考虑在今年新高一学生中全面推广每天阅读20分钟行动。
阅读成“作业”各方观点不一
对于该校的这项 “阅读作业”,各方观点不一。光明中学语文教师李新认为,高中生阅读的书籍成了学校规定的“必读物”,学生没有了自主选择权,自由阅读、快乐阅读就无从谈起。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或许学生们现在不爱读文学名著,但成长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会慢慢发现名著的魅力,“不管是快餐文化,还是电子书,我们都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让他们去自主选择。 ”
而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则“力挺”阅读作业。他说,美国的中学也有阅读量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每天阅读50页,一周之内把某本书读完,然后进行集体讨论,没有读过的同学就没有发言权,这会让学生觉得很丢脸,从而培养出阅读的自觉性。“在目前中学生不爱阅读的背景下,布置稍微带一点强制性的作业是有好处的。 ”黄老师认为,给一点压力、立一些规矩都是必要的,操作细节可以再优化,但首先要让学生先读起来,才能够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出兴趣。
“我们实验下来,效果很好,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原本只要求写2-3句话,可学生一写就是半页,不过,我们还是告诫他们,阅读贵在坚持。 ”罗校长说,学校也考虑在今年新高一学生中全面推广每天阅读20分钟行动。
阅读成“作业”各方观点不一
对于该校的这项 “阅读作业”,各方观点不一。光明中学语文教师李新认为,高中生阅读的书籍成了学校规定的“必读物”,学生没有了自主选择权,自由阅读、快乐阅读就无从谈起。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或许学生们现在不爱读文学名著,但成长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会慢慢发现名著的魅力,“不管是快餐文化,还是电子书,我们都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让他们去自主选择。 ”
而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则“力挺”阅读作业。他说,美国的中学也有阅读量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每天阅读50页,一周之内把某本书读完,然后进行集体讨论,没有读过的同学就没有发言权,这会让学生觉得很丢脸,从而培养出阅读的自觉性。“在目前中学生不爱阅读的背景下,布置稍微带一点强制性的作业是有好处的。 ”黄老师认为,给一点压力、立一些规矩都是必要的,操作细节可以再优化,但首先要让学生先读起来,才能够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出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