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关于中学语文美感教学的思考

                                        文/朱彦芳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甚至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其原因就在于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情趣、有吸引力呢?

   一、通过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选用的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其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材料,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荷塘月色》、《荷花淀》等课文,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的特点,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如《听潮》这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结合电视上的画面,引导学生去领略大海的风情,诱导学生把身心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心有所爱,情有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美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美的形象和意境来理解美、鉴赏美,陶冶学生审美情感

有些学生缺乏形象和意境的理解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美的意境中去,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感。在教学散文《春》时,先让学生们听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诵。河水哗哗,鸟儿啁啾,紧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片刻,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说“钻”、“闹”两个字用的好,有的同学模仿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了好多拟人句,并说这些句子不仅写出了作者盼春心切,而且还把春天的草、花、风拟人化,写活了。学生们情绪激昂,本文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于通过美的形象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

    由于美的性质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认识一个具体对象,不仅要观察它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剖析它的内在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质属性,了解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关系,通过美的形象打动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英雄模范的高大形象作为社会道德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松骨峰战斗。让学生研读,找出“抱”、“掐”、“摁”、“衔”、“扣”一系列动词,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那壮烈的场面。这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学生感情泛起涟绮的时候,教师便推波助澜,满怀深情的对学生们说:“我们的战士用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在历史的里程碑上镌刻着不朽的篇章。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作品的艺术美、情感美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强烈的美的感染。

   让语文课美些,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美,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用美的方式传递。因此,语文教师要讲究引人入胜的导语,绘声绘色的讲解,富有哲理的小结。应追求教态上的从容不迫,语言上的生动精辟,板书上的美观精要。这样,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时时处处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