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树立新的理念,让课堂充满活力

                                     /钱觉凤   

一、融入生活气息,感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

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数学教学应当融入生活气息已是教学改革的强音。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气息,一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

物教学,使他们感到数学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故事、卡通人物形象、生活周围的人和事都可成为数学教学的题材;学生课余喜欢的活动方式可以借用为教学的活动形式。只有这样贴近学生,投其所好,才会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厌学总是也会得到解决。二是结合具体实际的问题和社会实践教学,使之感到数学有用。数学问题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由于脱离了具体的环境。抽象性增强了,理解的难度增强了。如果就题解题,照抄书本,学生势必感到数学难学,感到数学价值不大。因此教学要重视把数学问题还原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使之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教学。这样,学生自然会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就很有必要。比如,教统计知识时,把学生组织到马路边,统计各种车辆的流量,绘制统计图表;教利率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解决具体的存、贷款实际问题等等,这些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很好的做法。

二、形成个性化学习,开发创新潜能

不同学生由于经验背景、认知水平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作出不同的认识、理解与分析,从而表现出数学学习上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表现“与众不同”、有个性、有创新。比如“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如果我们能够有意启发并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允许学生可以突破规定的程式,注意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表示,甚至是跳跃式的思维,那么,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各自的学习差异,而且还可以看到学生间思维差异的光彩:

1×6 = 48(人)  6条船可坐48人,多2个人,需租7条船。

288个地加共加6次余2人。

3)从50人里依次去掉8人,去6次后还有2人。

4)如果每条船坐10人,50人租5条船,每条船多了2人,5条船就多算了10人,需再加1条船,余下的2人再租1条,一共租7条船。

还有个别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用小棒代表船,用圆片代表人摆一摆,得知结

果。也有部分学生这样思考:6×8=48(人) 8×8=64(人) 6条船只能安排48人,不够,而8条船太多了,所以7×8=56(人),比较合适的是7条船。

这些不同学生表现出的不同思维过程,正是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

是学生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如果我们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给学生进行“谁多谁少”、“从多的里边去掉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就是相差数”这种程式化的语言分析,虽然把“算理”搞清了,但却压抑了学生丰富而又自然的思考。

三、强化积极情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是什么?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找模式,形成表达式,并加以证

明,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和调控,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正确的数学认识已成为每个数学工作者的共识。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得不

到充分发展,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学习的辛苦和知识的神圣,由此也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许多错误认识,如“数学太抽象、很枯燥”,“学习数学就是练题”等,这些错误的数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不是成绩)的高低。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让学生时刻能感受

到:“这是怎么加减,真奇妙”,“我要试一试”,“我猜测应该这样……”学生常常在这种意念的熏陶下,获得的学习数学的经验将会逐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数学信念。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将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王国奥秘的带

路人。数学课堂将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场地。老师带领学生探索各种模式与数学结构,解决各类问题,发现各种规律,提供种种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欣喜、获取发现的欢乐、欣赏数学的美,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教师在其中既要扮演“教”的角色,也要体味“学”的角色,才能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活力。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及时引导、点拨,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者:浙江省绍兴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