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中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培养新探

 /鞠金兰  臧传明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重新创造数学知识。教师应允许学生充分分享有创造的自由。所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造的基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①丰富学生的知识。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越少,产生新设想的机会就越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摄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②有选择地学习,广博的知识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因此应在思考和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知识,否则就会妨碍自己创造力的延伸。③知识间建立有机和联系。数学领域里本人认为有两大知识体系,一是如由整数发展到有理数的线型逻辑关系。二是,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由一知识点为中心而展开的知识体系。

    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进一步围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认真进行思维训练,大力提高学生创造力。  ① 敏锐的观察力。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算式时展开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已知如图,E是  ABCAC的中点,∠D=B,AD:AB=1:2,求证∠1=2,若直接求证  ABC∽  ADE.。很难成功,且会走上臆造定理的错路上去。而通过条件AD:AB=1:2,诱发与三角形中位线联想,作辅助线的证法也就随之而来,即过E点作BC的平行线交ABF,于是论证的思路也畅通了。经常这样做通过观察,活跃思维,培养创造力。

②多向思考,广开思路。多向思考即多向思维。所谓“多向思维”是指认识主体考察,审视思维客体,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思维要力求灵活、变通、广开思路,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探索思路,增强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抓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各种方式方法之间的联系,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向去探索问题,广开思路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从一条途径转化为另一途径,变单向思考为多向思考。

③勇敢的质疑精神

勇于怀疑,是数学创造活动的特征。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环境。比如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寻根问底”。探索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常用提问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追根究底,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④合理大胆地猜想

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猜想是一种高级创造思维。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猜想愿望,猜想的正、误都应该提倡并且予以鼓励,错误的猜想往往成为正确猜想的先导。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猜想:可以猜想解题结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三、给学生一个创造的集体氛围

学校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氛围。要让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氛围中表出来:①信任。教师要创设一种信任的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选择地、较自由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由不敢动手到敢于动手,再由敢于动手到有创新。比如,在去年的“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中,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自己确定好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写好活动总结。活动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受到多级领导的赞扬。 ②尊重。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是独特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能力的行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之以法,教与学相结合,在广泛的教学合作中,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的体现,还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优势之一。

作者: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马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