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

文/靳爱军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呢?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弗鲁顿伯格: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马斯拉池: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服务对象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

皮特斯: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二)职业倦怠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马勒诗和佩斯认为,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

1、情绪耗竭——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

2、性格解体——即表示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学生;减少接触,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学生,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学生。对同事多疑。

3、缺乏个人成就感——即觉得无效能、缺乏适应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

1、躯体方面:(1)长期疲劳(2)肌肉紧张(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2、智力症状(1)决策技能的降低(2)信息处理能力下降(3)时间知觉失调(4)劳逸控制失调

3、社会症状(1)与工作联姻(2)社会退缩(3)抱怨与玩世不恭(4)降低效能(5)家庭中的关系

4、心理情绪症状(1)否认或责备(2)愤怒与压抑(3)偏执性(4)自我贬损(5)刻板态度与抵抗变化

三、职业倦怠的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

四、如何减轻教师职业倦怠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都有限的,而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特别是适当提高教师福利,加班所得等。
  第三,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不管是领导方面,还是工会方面,应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困难,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需求,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应多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
  第四,改革评价、竞争机制。应破除分数论英雄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即看到教师的过去和现在,更面向教师的未来,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使得在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凝聚力,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第五,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将这些改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给教师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与提升。
  第六,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至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也才能更理性的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第七,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培根曾说,当你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解压力。  
  作者: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