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宿善来

 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应用题教学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比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道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开放题: 
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950人,教师27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 
今日放映 《宇宙与人》 

 成人票:   每张8

 学生票:   每张4

 团体票:   每张6元 
30人或3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   

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有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 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8×9+4×161=716(元) 
方法2:(9+161×6=1020(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1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
10×6+160×4=  700(元)
   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 学有价值,才能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   

 三、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为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 
    应用题具有抽象性,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造成解题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掌握解题方法。 
    以下是归一应用题的教学片断: 
    师:如果现在要求大家很快地测算出全班20个同学在1分钟内大约一共能踢多少个毽子,你们准备怎样测算?(学生们争相发表意见) 

1:我先测算每个同学1分钟踢毽子的个数,再把它们加起来。 
    生2:那样太麻烦,我只要先测出一个同学1分钟踢毽  子的个数,再乘以20就可以了。 
    生3:这样也不对。如果选出一个踢得特别快的同学,算出的得数就太大了;如果选出一个踢得特别慢的同学,算出的得数就太小了。 
     经反复考虑后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先测出几个同学1分钟踢的个数,算它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20。 
   经过实地测试,编出应用题:1分钟内,8个同学共踢毽子328个。照这样计算,我班20个同学1分钟大约能踢多少个毽子?”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解答。学生在探索解答方法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师还向学生指出,用这种推算的方法,能预测出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应用题教学内涵丰富,如何让学生喜欢应用题,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但我坚信,只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应用题离自己并不遥远,解答应用题有一定的价值。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应用题。从而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应用题教学课(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育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