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广西恭城县嘉会初级中学  黄光辉

笔者是一位战斗在中学历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热爱文明古老的中国历史,喜欢知识无边的世界历史,我不仅被历史学科的丰富内容陶醉,也为历史教学被应试教育影响、干扰而引起深沉的思考。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历史学科不被重视

历史教学是一门阐释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进程规律的学科,对提高国民素质、使年轻一代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然而,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却不被重视,原因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更是如此。由于中考不考历史,或者考了,所占的分值太小,学校、家长、学生就觉得历史可有可无,学与不学,学好学坏,没有多大区别,于是课时量不按规定安排,历史教师无形中被贬了一级,矮了一截,教学没劲头,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缺乏应有的人文教育,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受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体国民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历史教学的作用。历史教学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由于长期以来对历史教学的忽视,青少年一代的人文教育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国人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校园杀童事件,说明国民的人文素养不高,没有健全人格。根源何在?这也许与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受排斥有关。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历史教学,还历史学科应有的重要地位,加强在历史学科中的人文教育,从根本上消除如上所述的悲剧再现。

三、摒弃陈旧教学观念,用历史观点分析事物

传统的历史教学,表现出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或满堂灌,以“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为指导思想,促使学生形成“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进入“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这种思想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仅要学历史,还要用科学的历史观点来剖析事物,认识世界。据报载,北京一位历史教师因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剖析与现成的观点相悖,结果被人找茬,对他发起人身攻击,闹到该老师所在的单位,扬言要追究他的责任。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武断行为,让历史教师产生一种“因言获罪”的恐惧感,影响他们对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挥。教师受这种思潮影响,课堂上,“师道尊严”“上尊下卑”表现十足,不容许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教材观点有任何不同的解释,学生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历史学科的魅力也就因之而荡然无存。

四、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

当前的历史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中,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成绩考试分数,评价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也是中、高考成绩。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教,忽视评学,将教师教得怎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效果,却缺乏有效的考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从“教”的角度想得多,从学的角度考虑得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激励。

面对如上问题,历史教师将如何解决呢?笔者的一孔之见是:

一、自尊自重,增强历史教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历史教师要善待自己。不管社会对历史学科有怎样的偏见,历史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年来遗留给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教化和人文精神的滋养功能,历史是入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以古鉴今,社会才能进步发展,才能避免灾难的重蹈覆辙。“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历史之忧忧天下”。如果历史教师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由然而生,就会少一份失落感,就会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地教学,无怨无悔一辈子。

二、重视人文教育,用爱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性格健全的人,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历史教师不能辜负时代的重望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体现人文教育 ,充满人文关怀,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指导教学工作,不应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而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系在同一条 历史链条上的一环,历史上的善与恶,时刻都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发展,而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后代。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漠视自己的根和自己所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就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历史老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

三、勇敢破除“权威”思想,宽容不同见解和声音

有人认为,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中,传统的观点和定论就是“权威”,容不得半点否定或置疑。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是一种学术霸道,也是一种强盗逻辑。在学术的研究和探讨中,社会应该宽容对待来自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不能出现上述的“因言获罪”的事件发生。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资料就是权威,但“权威”不等于“真理”。因为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有百分之百准确。实际上,很多的历史人物、事件,就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突破,一些历史结论将会逐步显出它的滞后性。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或声音,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让略显枯燥的历史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