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社会学思考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中心小学    扈文龙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体育项目大部分是泊来品,在新中国的发展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对这些项目的理解与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仍有一些差距,这些项目的内涵和韵味还没有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从而造成大面积的中小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只是将体育教育限制在生物体育观里面进行讨论,从而造成目前小学生体质整体水平的下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要通过体育项目这一中介手段学会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身体素质。但作为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提高小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有兴趣的体育活动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因为体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种体现,不仅与人的生理有关,而且与社会、教育、文化、生活结合紧密,它是一项身体与精神、人与社会、与生活、与人的诸多能力相关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只有当体育社会、教育、文化、生活融为一体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体育。因此,中小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

    一、体育必须与社会、生活、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体育是源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只有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发展的动力,它一旦脱离了社会将变得苍白无力。我国大部分中小体育课开展不好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体育课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致使学生及其家长对体育理解的深度不够,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最基础性东西的研究不够,对其锻炼价值和社会价值宣传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意外事故是经常发生的,而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人在不安全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应从改善和提高人的协调能力的游戏练习入手。这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生理、心理、意志品质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强调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在成长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只有遵循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规律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青少年儿童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才不会走更多的弯路。人的协调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人们必须学习、巩固和发展。在6-12岁这一年龄阶段,是使人的协调能力得到改善的最好时机,错过时机时再进行这样的学习就会出现巨大的困难甚至可以说这个能力是不可以再补回的。因此在此阶段通过专门设置的体育练习及游戏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对青少年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着的重要的意义。从人的成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这一根本为出发点来选择形式多样、内容简洁、活泼的体育课练习及游戏使青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在此阶段得到改善和提高。它真正遵循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不是停留在语言和形式上。其效果和意义远远高于以田径、体操、球类等技术为主的课程设置。

    三、注重学生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是一门操作能力极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和动作能力最好的形式。在进行练习及游戏时要求学生注意相互配合、团结互助,但同时还要求允许学生较长时间地、独立地完成一个高标准的练习,使学生的独立能力得到锻炼,在做这项活动的同时也要进行安全教育。

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同时也真诚地希望广大家长和教师能认识到体育在素质教育及人生成长中的作用,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人生中的拐杖。

   四、结束语

体育是人生的一个拐杖,是生命原欲的象征。只有当体育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练习者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只有当练习者深刻理解体育,把体育作为人的健康成长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一种手段时体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只有这样才是体育的正直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