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如何创设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情境串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四中学     邵仙丽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如果在一节课上,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即问题情境串), 将整节课链接起来,无疑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活力。基于这一想法,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出发,依据情境创设的相关理论,以案例分析入手, 对如何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并将其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串  设计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的引入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解题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然而,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情境设置,只起到“ 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30多分钟还是脱离情境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能否以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呢? 这就需要我们解决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情境串的创设。

一、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思维水平,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因此,教师要在细致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等基础上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

【案例1】浙教版七(上)《7.1几何图形》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教材中已介绍过一些几何图形,但都比较零散,不系统,甚至可以说十分肤浅,因此本节课不是对小学阶段相关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从而为今后学习图形的测量、变换、位置、坐标、等作好铺垫.我们应该设置怎么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呢?

问题1:“苹果能从树上落到地面,为什么茶叶盒的盖子不会掉进茶叶盒里去呢(以圆柱形的茶叶盒做示范,将盖子盖住盒口)?”这说明盖子能否掉得进去和什么有关?

问题2:我这还有一个茶叶盒(拿出底面呈正方形的长方体形状的茶叶盒),它的盖子也比口大,这样放(盖子沿盒口的方向放),盖子会掉得进去吗?如果,我将盖子立起来,这样(将盖子的一边对着盒口一边的方向)能掉进去吗?转个方向(将盖子的一边对着盒口对角线的方向)呢?这说明盖子能否掉得进去还与什么有关?

问题3:那我也将这个盒子(刚开始的圆柱形茶叶盒)的盖子立起来放(示范),为什么怎么放都掉不进去呢(惊讶的表情)?

设计反思: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节几何课,他们对什么是几何认识得还不够深,对初中阶段得学习哪些几何内容,怎么学都不够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本课的开头让学生了解几何要研究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本节课,我是从生活中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入手的,一方面,想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能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几何的研究对象。

二、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衔接

(一)以精彩的启发性语言为教学中各环节问题情境间的衔接点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

【案例2】浙教版八(上《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之两种方法的过渡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两种方法:有序数对法和方向距离法,怎样由有序数对法中的练习巩固情境“确定棋子的位置”过渡到方向距离法呢?

问题情境1:(给出已设定好行列的棋盘)用有序数对法表示棋盘中棋子的位置!

问题情景2:(给出已设定好行列的棋盘)以“对弈”的方式由已知的有序数对找到图中棋子的位置!

衔接语言:(隐退棋盘中的行列,留下一颗白棋,一颗黑棋)现在,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述图中黑棋的位置吗?

学生的回答大体上与方向有关,从而进入到“方向距离法”这个环节中的情境“现代战争中,确定敌人的准确位置”。

试想,如果没有衔接语言,直接进入到“方向距离法”这个环节是不是太唐突了呢?

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问题情境的衔接语言可使整堂课结构环环相扣、严谨有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可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不同的教学内容,问题情境的衔接还得注意哪些呢?

(二)以教学重点或难点本身所具备的层次性要点为衔接点使问题情境呈现层次性。

【案例3】浙教版八(上)《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之“有序数对法”

结合《课标》,这堂课主要研究的是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而不是一维或三维空间上,结合本章的教学内容“坐标与变换”,其中重点探索“有序数对法”。 下面就这个方法所具备的三个层次性要点:1、需要两个数据;2、需要规定起始行和起始列;3、有序性,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选彩蛋送礼

问题1:(先给出一行中的4个相同的彩蛋)这里共有四个彩蛋,每个彩蛋后面都藏有一份礼物,谁先来选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约定起始位置的重要性后明确只需一个数据就能确定直线上的物体的位置。

问题2:(显示如何创设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情境串个彩蛋)现在,谁愿意来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想,明确在平面上,选定好起始行和起始列后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情境二: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问题1:请第一小组的同学站起来!请第一排的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体会规定起始行起始列的重要性。

问题2:请刚才站了两次的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体会确定性即一一对应性,在规定了起始行和起始列后,只要两个数据就能确定位置。

问题3:(介绍完数对的书写后)(5,6)逗号前这个数和逗号后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在约定好列在前行在后后,(6,5)表示什么意思?它和(5,6)表示同一个位置吗?请所在的同学站起来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有序数对法中的有序性。

问题情境的层次性,指的是问题情境反映出的知识内容的层次性.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分解教学难点,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又能比较有效地既突出了重点.这样的过程也与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再创造”的教育思想一致。

在一节课中学生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将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这就是问题情境自始至终发挥的导向作用.但问题情境串教学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它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情境的构建,不论“淡妆”,还是“浓抹”,只有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情境,才是“相宜”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为每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6).

【3】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4】 黄伟.基础教育课程背景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