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悉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012-05-28 09:41 2012年5月28日今日文教A11版 李飞龙
李飞龙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明确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可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必须摆在首位。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人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培训认知、情意技能等方面的品质。心理品质直接控制人体的自然力的发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增进人的生理机能。而学校心理教育,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充满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势。培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程,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的目的。
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里的“调查” 是指对客观情况进行考察了解。教育教学工作是树人大计,更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搞好学习,班主任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转变育人的观念。
思想指导行动,科学的思想会促成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
一、转变观念,平等、宽容对待学生。
在德育工作中,要去掉师道尊严的思想。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关系;师生互爱、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
1、从对物的关心转变为对人的关心。德育工作要大力重视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才是教育的本义。时至今日, 我们还习惯于用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学生,如操行评分, 用单一的测验、中考、联考分数来评价学生,而不重视学生本人的思想,完全忽视了学生具有的生动活泼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忽略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信念等人所特有的心理品质的重视和培养。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实施德育工作时,要以人为本,我们不仅制订制度和规则,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管住学生,更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不仅重视知识和获得,更要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从师生关系转变到朋友关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弃“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错误观念。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师生之间有芥蒂,师生双方有责任。即使学生错了,为师者亦应该采取宽容的对策。因为学生犯点错误是难免。正确的观念是师生相互尊重,互相信任,更准确的是教师尊重学生在先,学生尊敬教师在后。教师只有首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见,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处境,学生才能敬重教师。
3、从“为教而教”转变到“为学而教”。众所周知,导致教师是“为教而教”。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树立“为学而教”的思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扎实、更富有成果,是为了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为教而教”,压抑学生的个性,“为学而教”能释放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
二、全面了解情况,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学生处在青春激情期。心理学告诉我们,高中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意识开始变得非常强烈,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独立和理解,同时也特别在意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处在寻求认同阶段的学生会遇到许多发展性问题。
例一:逃学者的苦恼与矛盾。某学生间断性逃学。与其家长联系才知道其原委:自己逃学,且说很苦恼,很矛盾。不愿听其父的话,若其父说他二句,就顶嘴,“我不要你管。”其父就大声呵斥:“你有本事就别回来……”原来其父跑运输,生意淡,闲居之余赌博又出了事。造成家庭压力大,心情不好,造成在其孩子身上发泄情绪。
例二:思想疙瘩。一个晚上自修。某女生私自到外面与同学聚会,晚上10时许还不见人影。班主任情急之下便打电话告知其家长;10时30分,其家长在校门口等到该女生。
例一说明,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能力告知他,其父下岗无事可做,还去赌博且出了事,他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事后班主任对这位同学说,你逃学属非主观性行为,老师不再追究,但不要再犯了。作为一名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强,已能分辨是非曲直。但你要原谅你的父亲一时的过错,人无完人嘛。安心读书才对头。这些非说教式的话语,让学生听起来亲切。那位学生心悦诚服地说:“老师,我知道了。”
例二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那位女生第二天交来的检讨书是这样写道:“老师,我晚自修课到外面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且三个多小时后才回到学校,让老师、家长担心,我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老师没有问我为什么,就急忙告状告到家长那里去,我就是不服。”这说明班主任教育学生多问为什么?应弄清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总之,德育工作要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其次要了解学生心理,悉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横陂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