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的“场”初探
2012-04-02 16:38 2012年4月2日今日文教A8版 李铭喜
文/李铭喜
课堂教学这个“场”,其元素有很多,甚至是整洁的地面,明亮的视线,更有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提问,还有授课内容的主题。哪一些元素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起到重要作用?
1、充满历史味的语言表达——“场”的表情
课堂内上教师的语言表达第一层次,也就是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口齿清楚,表达流利。第二层次,应追求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语调上有高有低,表达上尽可能略带文学性,让学生享受人文的熏陶。而课堂上的语言表达的高境界则应该具有历史味。如果一堂课教学这个“场”,其元素有很多,甚至是整洁的地面,明亮的视线,更有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提问,还有授课内容的主题。哪一些元素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起到重要作用?
2、巧设问——“场”的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是深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只有触及心灵,引起共鸣才能奏效。一些反思式提问。情景式提问则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灵。比如,另外,还有一些情景式的设问也非常奏效。
巧设问,对于一堂课而言,非常重要,那种填空式、公式化的设问只能是“满堂灌”的变异。在课堂教学这一个“场”中,若设问得当,问得恰到好处,问及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启发,受震撼,则会让这一个“场”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主题——“场”的灵魂
要想“场”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一个好的、善的主题是必不可少的,主题是方向,是灵魂。中学历史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整合题材,提炼主题,提炼经典。让“场”充满理性的阳光,充满人文关怀,充满公共意识,现代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本份。
4、教学环节——产生“场”的合作用力
上述语言表达、设问、主题分别构成了“场”的表情、磁力、灵魂。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教学环节的完善——产生“场”的合作用力。教学环节完善了,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导入用酝酿历史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历史现场。过程与方法让材料铺路、学生讨论,小结可以从现实出发,站在历史的高度看今天,展望未来。作业布置可以活泼一些,新颖一些,别硬梆梆,老套路。完成作业那是“场”外的因素了。上述各教学环节的完善,无疑会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大有益处。那是产生“场”合作力的细节。细节也不容忽视。
5、生成性资源——“场”的桥梁
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有哪些?其一是气氛,都说良好的环境能熏陶人。一堂课,死气沉沉,那教师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相反,活泼和谐的气氛则让学生身临其境而受感染,心灵得到共鸣。其二是关系要和谐,即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究。其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能是强加的,而是教师营造出来的,它具有生成性。教学,不应该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我们反对那种“插秧式”——整齐划一的,也反对那种“牧羊式”——自由自在的。这两种方式都表明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靠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尊重认知规律来实现,靠“场”的表情、磁力、灵魂等元素的综合作用来实现。
作者:山东省东平县明湖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