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新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数学教学变的愉悦

                            古玉开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告诉我们“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愉快”。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跟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有两条对流线:一是在教学中数学知识和学生求知的对流,二是教师和学生情感对流。儿童是天真活泼的,消除抑制他们学习中紧张的情绪与疲劳,使其保持旺盛精力和兴趣,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学习知识上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接受能力。下面谈几点教师在愉悦教育中的看法。
    一,把微笑与欢乐带进课堂、愉悦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情绪的传播者。“微笑是教师的职业需要”当教师走进教室登上讲台就进入了角色,教师微笑的面容、慈善的目光,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和谐安详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在教师与学生情感对流中做一个快乐情绪的培养者而不是破坏者。教师须将生活中不愉快忘掉,若将不顺心的事情情绪带入课堂传染给学生,这节课必将失败无疑。
   二、精心设计导课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数学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教育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
   我们知道每一种学科都有它的边缘性与相容性,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相容性,使同学们在认识本学科的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如:数学教师在上课中,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巩固数学知识,我想这堂课一定会很有意思的。有这样一首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在文学中,平淡无味的数数,也能有诗意起来。再有我听过一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教者很精彩地借用了文学知识。教者让学生从成语中找出其表示的百分数。例如:十拿九稳表示百分之多少呢?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大海捞针等成语呢?对于从数学的角度研究成语,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激动欢呼……从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学科交融,让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老师又用百分数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谁又能说这样一堂课不让人回味,不让学生的思绪飞扬。 文学的世界浩瀚无边,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巧妙运用于数学课堂,就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数学的妙趣横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是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师爱之心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并实现了爱的转移,教会了学生怎样爱别人。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就曾说过: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不仅缤纷的生活中存在数学,多彩的文学中也暗含有数学。而且在文学中,更能体会出数学的妙趣横生。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11 珠海市高栏经济区金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