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初探

浙江建德严州中学(梅城校区) 申屠晓萍

德育管理究其根本是致力于学生健康人格、优良品德的养成,以不断纠正学生行为偏差、提高正确思想导向为主要途径,落实在日复一日繁琐细致的班级管理中。在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中,基本组织结构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集体。班主任是班级的“法人代表”,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管理负责。于是乎,在学校管理中便出现了“分工明确”之怪现象:任课教师埋头教书,一门心思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班主任致力于班级的管理,学生的品德教育。于是乎,班级管理出现了问题,“找班主任去!”学生间发生了什么事,“找班主任去!”“找班主任”成为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这种情形越到高年段越严重,高中教学任务紧,学习压力大,甚至出现任课教师只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的“大学化”现象。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这片天地“失语”了。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语”现象非常普遍,并且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育实践试分析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浅谈一些建议、想法和改进的措施,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任课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一、试析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一,现行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是造成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方面失语的客观因素。

虽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所有教师均有“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的职责,但从学校教育实际看,我们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无论是教育法规还是教育方面的领导层,包括学校领导,更多关注的都是作为班级核心的班主任。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一规定在基层学校得到更为细致的落实,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对班主任有着一套严格细致的考核办法,客观上将班主任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对于一般的任课教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独立的教育法规对其进行特殊的定位,而在学校管理中,和任课教师密切相关的是教学成绩,教科研水平,一论及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往往出现“能管最好,不管只要交给政教处、班主任也就没什么责任”的情况。从笔者对本市几所高中的调查情况来看,除了值周以外,一般任课老师没有明确职责要求介入学生德育管理,对学生德育情况的关注基本由任课教师个人出于教师使命感,自觉、自发地进行。

其二,家长、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造成了任课教师在德育管理中的失语。

    对学生来说,在学校与之朝夕相处的是班主任,容易“日久生情”,这就有了“敬”;对自己进行最终评定的是班主任,所谓掌握生杀予夺之大权,这就又有了“畏”,相比之下,对任课老师的看法就不那么放在心上;家长也是如此,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往往限于学习。每次开家长会,班主任身旁总是挤满家长,只有自己孩子某一学科特别薄弱才会找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无形中已经对老师的角色做了定位,将任课教师作为学习上的指导者,大大减少了任课教师进行德育管理实践的机会或可能性,失语现象自然不可避免。

其三,任课教师自我激励因素的缺失是造成失语现象的心理因素。

任课教师在教育制度、学校管理体制、家长、学生等各因素影响下,其通过参与学生德育管理实现作为学生行为的纠正者、思想的引导者的需要没有明确途径去实现,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所做的努力得不到积极反馈,作为德育管理者的需要就会失去对行为的激励作用,而其他形式的自我实现需要(如学科教学)会成为最迫切的需要,对相关行为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强化,在这种心理因素影响下,任课教师由对德育管理的主动参与到迷惘失落再到消极被动,最终产生失语现象。

二、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失语的不良后果

首先,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语现象不利于班级管理。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语,意味着班级管理的担子几乎都压在班主任一人身上,以至于出现了“学校可一日无校长,班级不可一日无班主任”的说法,班主任一旦外出,班级纪律马上受影响,即便有任课老师代为管理,这种变化也非常明显。这种情形在薄弱学校、薄弱班级更为普遍,年段越低也越明显。任课教师德育管理的失语加大了班级管理的不稳定性,偶然性,学生问题的发现、分析、引导、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能力水平与使命意识,一旦这一环节出了问题,班级管理就会陷入无效、无序的困境。

其次,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语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培养有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学生是教师的价值体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者,正确思想的引路者——经过师范学院的严格培养,教师在刚踏上教学岗位时普遍具有这种强烈的角色归属感,他们努力承担这些角色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调整,希望得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认可、接纳,并有成功的教育教学表现。

再次,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失语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有特色而又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也还不稳定,世界观、人生观渐趋成型,正是最需要迫切需要人生引路人的时候,而教师对其的关怀和指导尤为重要。但学生问题又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如纷繁多变的社会价值评判。同时,中学生具有闭锁性心理和自尊心理特点,以情感为交流的前提,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语,如同在教师和学生间设置了一道屏障,老师没有主动关注意识,学生也会认为学习之外的事找任课老师不合适。有些学生还会产生这样的意识:只要不在班主任面前违反纪律就行,被任课老师发现无所谓,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可想而知。

三、构建平台,寻求途径,扭转任课教师德育管理失语的策略

任课教师在学校德育管理这片天地真的难有所为吗?通过几年的任课教师经历,笔者认为,只要多方努力,多加探索,不仅能有所为,而且大有所为。

1、从学校管理层面,应该为任课教师积极搭建参与德育管理的平台,但要注意具体、细化、落到实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重视任课教师德育管理上的可为性,要在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中强化德育实践意识,帮助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失语现象的严重后果,提高教师作为育人的全面意识,自觉意识;提供参与学生德育管理的多种思路、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学校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定各项具体的学校管理细则时,要充分体现任课教师的管理职能,突出可行性,可以操作,可以考核。“团体规定论”认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细化的制度能对教师的德育实践提供理论的支持。事实上许多学校问题不在于缺少对任课教师提出德育要求的规章制度,而在于缺少具体可行的并且是能得到有效反馈的细则。

2、从任课教师层面,要转变观念,强化德育管理者的角色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信心。

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用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激励自己;要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要求自己,经常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管理意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充分认识失语现象的严重后果,不能仅仅着眼于自己的学科教学,要改变那种“只要我把课上好了,学生成绩上去了,也就尽了我的责任了”的想法;改变那种对学生思想问题觉得管不了或者不必管的意识;改变那种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课堂上还会纠正,如果是课后察觉的就告知班主任或干脆置之不理的做法。事实上,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学生缺少思想交流,往往会对教学形成负面的影响。因为学生往往是爱其师而乐其学,并且有些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某种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实则根源在其思想,老师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单从学习角度采取措施,花了很大精力也许还是于事无补,反而造成教师的焦躁心理。

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树立信心,满怀激情开展教育工作。任课教师尽管和学生接触时间短,接触机会少,在学校里也不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和班主任相较在德育管理上似乎是先天不足,处于劣势。再加上教育实践中家长、学生的消极反馈,很多老师就丧失了信心,对自身的优势认识不到或认识不足,错失了参与德育管理的大好时机。任课教师往往具有以下优势:

学科教育的优势。教师所具有的学科优势,使他们容易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的偶像。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些这样的老师:他们在所任教的这门学科方面学识渊博,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为学生插上了遨游知识殿堂的翅膀;有的数学教师就被学生视为“数学王子”,有的语文教师被学生誉为“文学女神”,有的生物教师被学生称为“达尔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这些老师在学生思想、生活方面能加以关注,对学生的说服力往往很强,尤其是对于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学生,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任课教师有非班主任的优势。事实上,学生对班主任一般都有一种戒备心理,甚至是畏惧心理,因为班主任对他们有直接的评价权、决定权。而在学生对任课教师处于无戒备的心态时,任课教师比班主任更容易接近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感,更容易关注到学生细微的变化。而且,由于班主任评价带有的利害关系,学生往往更易掩饰自己认为不好的一面,尤其是一些隐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对任课老师就不是这样,学生更容易将任课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

3、从自己任教的班级做起,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走入他们的内心,努力转变失语状况。

首先是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教育空白或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我所教的班级班主任都是男老师,学生在初高中的时候,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出现许多的困惑与莫名的不安,,还会出现一些莫名的骚动与烦恼。尤其是女生会面临更多的生理心理问题,她们需要有人贴心的指导帮助,而男老师显然是不能胜任的。

充分利用和学生接触的机会,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从不当班主任后,我一直通过“课前5分钟”的方式创造和学生进行学习之外交流的机会。一个星期,我至少保证2/3的课提早5分钟来教室,来到教室的目的就是和同学们聊天,聊什么都可以,开始往往只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和我聊天,慢慢的其他同学也会凑过来,从这种随意的聊天中我理解了学生平时在关注什么,对问题是怎么认识的,他们最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学生也慢慢和我亲近起来。平时只要有机会,我也会到寝室去看看。我第一次到学生寝室的时候,她们很意外,但很快就热情地招呼我,拿出零食请我吃。我和她们聊生活情况,看得出她们也很乐意和我说。前段时间高三要去市一院高考体检,晚自习后我来到任教班级的女生寝室做进一步的提醒,同学们看到我,有的说:“我就知道老师你会来。”有的说:“老师你带我们去吧,万一体检有问题你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做呀!”短短的几句话,却让我心中充满暖意,这是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是最珍贵的。滴水也能成河,只要从点点滴滴做起,集腋成裘,任课老师和学生还是有很多的接触机会,德育管理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集体是靠集体的智慧、思想和创造建立起来的”。 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是教育教学高效的保证,任课教师在德育管理上的失语无疑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扭转并最终消除失语现象有待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重视,努力,更有待于任课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