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贵在 “新”

河南省滑县城关镇第四初中  邓建坡

史科的是“死”的,如何让历史课“死去活来”,其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所谓“新”就是要我们充分发掘教材所蕴含的内在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丰富素材,加以全面的、准确的领悟和讲述。初中历史新课标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突出一个“新”字,笔者谈谈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粗浅认识。

1、教学理念的创新

“疑乃学之始”。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敢于质疑,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和判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哗众取宠。

其次,指导他们“会思”、“会想”。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还很肤浅,社会经验和见识还很缺乏,遇到一些问题,往往不假思索,凭主观意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会思”“会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不和平解决,事情会怎样?”“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称霸天下,而扶持刘阿斗?”等等,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想象,这样他们会思之有深度,想之有新意,富有远见卓识,令人赞叹折服的“奇思”“创想”。

另外,激励学生的“奇思”“创想”。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能更改,创新也不能违背历史事实,但我们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实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新认识,客观历史过程不能假设,但我们通过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可以进行假设、想象、联想、推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知它。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查资料,找证据,求事实,千方百计论证自己的观点。

2、教学手段的创新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盘美味的杂烩,因此教学者就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达到美的享受,由此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如在安排《元朝的统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能感受蒙古包人的生活,我借助了多媒体技术,首先用投影仪展示了蒙古包的生活照,并配上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是我的家》及《北朝民歌》。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以情激趣。要使学生亲临其境,触景生情,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因此我们要以实物演示情景,用图像、声音、多媒体再现情景,用语言描绘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和升华。

3、教学环节的创新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同一集精彩的电视剧,让人回味无穷。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执教者的灵感的具体表现,需要教学者的精心摸索。笔者在教《元朝的统一》这一课时,把整个班级分成并列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随着自己民族的兴亡,课堂气氛也推向了一个个高潮。这样,使学生有感而发,感受自然流淌,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感染熏陶的目的。

教学环节设计时我们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着、合作者、组织者,做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才能通过师生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发展。在精彩的课堂和丰富的活动中,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者齐头并进。

总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创新,也贵在“新”,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其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