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用情和爱的活水浇灌语文课堂

   文/陈小兰

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我们的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我有以下几点粗略的体会。 

一、捕捉感情的切入点 

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作为中学生,他们在阅读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也不可能自始自终随着作者的感情脉搏一起跳动,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篇幅较长自读课文,让学生一课时完成对此文的阅读鉴赏,不是易事。于是我有意识的对作者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意在通过作者的不幸遭遇来触动学生的心;但学生反映平淡,我想:可能像张海迪能理解史铁生那样,而一个耳聪目明手脚健全的人,很难理解海伦•凯勒对光明对知识的渴盼之情和对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于是我向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沉重的假设——假如三天之后我们不幸成了盲人、聋子或哑巴,我们该如何面对着宝贵的三天呢?这尽管是一个假设,但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与海伦•凯勒的情感距离。 

这是通过言语感染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动作表演、画面勾勒、音乐熏陶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  

二、选好情感的生发点 

人的情感是多样化的,对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由于观察者着眼点和自身经历的不同,因而会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遐思迩想,那将是情感世界的一场盛会。 

总之,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宽思维活动领域,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对人和事作出趋于正确的评判,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和审美标准。 

三、 找到情感的结合点 

我们在学习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由人及我的比较联想,从而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一课,赵太后非常爱他的小儿子,但这种爱是缺乏远虑的爱。同学们以文为镜,反躬自照,感触颇深。当然这样做,更主要的是为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设置一个有益的空间。 

记得魏书生老师给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个要求: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么我要说,每堂课都要触动学生的感情。所以我要说,让语文教学中永远荡漾着情和爱的活水吧! 

(作者: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