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踏上兴趣的源泉之旅,珍存孩子的问题意识

                    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  孙仞美

     山东省安丘市汶水小学  孙桂芹 

    课堂教学中,很多孩子对问题懒于提问,失去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没有问题”的课堂,正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充满了问题的“问题课堂”,恰恰是最有魅力的课堂。因为,“没有问题”就是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思考过后,我认为如下方面让我们的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兴趣:

    一、从幼儿园到高年级,教师很少能珍存孩子的问题意识。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到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心中对每一件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管老师忙与不忙,不管是室内活动还是户外活动,都会拽着老师东问西问,老师得闲,心情也不错时,自然会给孩子认真解答,反之便是“去去去,一会再说……”,这还算是好的,有的甚至问烦了的时候,会眼睛一瞪:“哪那么多事呀,一边呆着去……”。时间长了,孩子便失去了对问题的兴趣,“塞上东西就吃,咽下去就吃了,咽不下的就吐出来,不再咀嚼”。

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引不起孩子的共鸣,问题的提问师生并不平等

   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引发学生的共鸣,他们参与讨论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了。其次,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边讲述边提问,而让学生提问变得形式化,“有什么问题吗”,“都会了吗”……。 提问还应当包括学生向老师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善待问”。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育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 三、学生自己找不出问题

   懒散之心,只要有一定的土壤,人人都会出现。长期的少思考,少提问,让一部分学生缺乏探索问题的激情。发现了上述情况,我重申自己的教学策略,开始新的尝试,收获颇丰:

珍存孩子的问题意识,让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得到充分尊重。

教给孩子提问的方法。

疑问是发现之母,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循,以提高问题的质量。“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只学不问,不成学问。”教学过程中不仅老师要善问,我还要让我的学生们善问。学贵存疑,在不断产生疑问不断解决疑难的过程中,人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发展思维。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满足于自己的善问,绞尽脑汁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

首先,我帮助学生找准提问的切入点:如古人在处理水落石出问题上,他不是问怎么得到水,而是问怎样让水来到人的身边,结果产生了运河。变换了不同的问法,得到不同的结果:导致历史上的重大发明。

提供提问的机会

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提问愿望和提问技巧的基础上,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提问,课堂教学中随时鼓励学生提问,教学内容结束后留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到办公室提问等,保证学生的提问时间。同时我还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质疑,同桌小组质疑,口头和书面质疑等,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这样,学生学习就进入了“问”与“学”的良性循环状态,促进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四、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对于学生答的态度关系着班级学习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回答正确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和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真诚的鼓励。

    五、不要使学生处于连续的“被追问“状态

  连续追问会使学生忙于寻章摘句,被动地应对教师的提问,而不能自主、连贯、深入地思索。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疑就是“惑”,就是问题。何谓有疑,疑从何来?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生疑,怎样帮助学生解疑?让学生的充分提问让我在课堂上虽然累,因为有时他们的问题需要我查很多资料,寻求很多教师的帮助才能解决,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提出问题解决问,喜欢挑战自我,这让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珍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提问的兴趣与欲望,课堂何尝会不让孩子信心倍增,孩子价值有了体现,被尊重包围着,他们怎么会遇到问题就逃避,厌学,甚至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