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初探

山东省安丘市海龙希望学校         孙建新  薛德华  刘淑华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一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建榜样、用榜样,让榜样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领者;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细则,参与管理和家庭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落脚点,从而解决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   行为习惯   困难  责任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一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另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极强的感染力,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淡化批评与惩罚

对孩子的批评惩罚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鼓励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也许你会认为对孩子大发雷霆式的批评会让孩子不良行为得到制止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比如,有些孩子会感到惹怒别人总比无人关怀好(对于那些性格外向而又缺乏关注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真要采用负强化的方式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就要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尝到不良行为带给他的惩罚。事实上,对学生为获得关注而做出的不良言行加以忽视是一种很好而又普遍有效的负强化方式。

(三)、注重小节,常抓不懈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有许多“细节”,不容忽视,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都要力求规范。习惯是经过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强化训练促成习惯

强化就是要进行长期反复的训练,要在学生明理、知行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加以强化,使某些行为习惯不断巩固稳定。对难以形成或难以规范的习惯,必须进行强制训练,这也是使学生养成某些行为习惯的手段。另外,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各不相同,难免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强制训练的内容之一。

(五)、让家庭活动造就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家庭活动造就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正确的行为习惯。学生从自身感悟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好习惯。

(六)让检查与评比成为习惯延续的不竭动力

如何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主要采用检查和评比的方法。检查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保持情况的一种监督和纠正,通过检查能让学生时刻警醒保持好良好的习惯。另外,检查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定性。评比是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评比就是引发学生与榜样的攀比心理,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总之,我们通过榜样策略、淡化批评与惩罚策略、学生参与策略、检查评比策略、家庭参与手段和强化训练手段等方法使学生在养成习惯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当然,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修正。